第062章:不虚度 (第2/2页)
己希望进行深度采访的打算。 对面的回应却让他意外。 “……什么,周末一定要把稿子赶出来,下周一发……主任,我觉得这次真是个好题材,不如我把材料给您送去,您先看看……好吧,好吧,我会先写一篇稿子出来……嗯,记得了,还要和博艺沟通……行,那么,下周再谈……祝您周末愉快。” …… 前一天采访结束,苏杭没再接到后续相关,也没主动询问,只是抓紧暑假的最后两天时间与《青旭》团队整理过往两个月的所有稿件。 最终确认一共27篇,总体字数却是达到23万。 这就是说,博艺多出了3万字的筛选空间。 具体留下哪些,剔除哪个,苏杭没有给出意见,因为他觉得都挺好,《青旭》团队其实也觉得都挺好,只是钟长林考虑青少年读者的耐心,坚持不能超过20万字。 大家的想法,那就干脆让BOSS自己去决定。 就像书名。 这个周末也算定下。 最初大家讨论,都比较倾向一个:《给青春的诗》。 虽然不是一本诗集,但众人都很认可苏杭的一句话:少年情怀总是诗。 然而,报给钟长林,却被打了回来。 钟长林的理由也很直接,担心被误会成诗集,影响销量,因此亲自拍板,显然也提前琢磨过,敲定书名为《数不清的流年》。 这是苏杭当初完成的第二篇小说名称,发表在与《青旭》同城的《正茂》杂志上。 按照钟长林的说法,就像人家歌手经常使用唱片里一首歌的名字作为专辑名称那样,苏杭的这本短篇集,也可以参照同类模式。 当然,主打还是《林清和许白》,会放在合集的第一篇。 就像很多专辑主打歌也不是专辑名称一样。 社长这么说,大家也觉得,《数不清的流年》和《给青春的诗》并不相差多少,甚至,前者确实还更好一些,便也没有反对。
另外,同样是这两天,《青旭》也完成了计划中自己的‘作家访谈’,对象当然是苏杭,比起刘域采访时的话题广泛,《青旭》的侧重只有两个字:写作。 主要讨论苏杭在写作方面的各种心路历程。 如此一直到周日下午。 明天开学。 郑春忙得脚不沾地,提前已经返回河元,苏全民还要留下继续看着期货盘面,苏杭只能独自乘车回家。 时间就这样来到8月28日。 星期一。 河元二中199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日子。 这一天没有正式的课程,主要是分班、交费、发放课本等等。 苏杭与张溢、甘欣一起来到学校,刚进校门,就径直走向广场花坛不远处的公告栏边查看重新分班后的结果,主要是另外两个小伙伴。 苏杭自己已经提前确定。 结果不好不坏。 全新的高二年级,比起之前的12个班级,暑假之后,又多出了两个班,班级数量达到14个,其中11个理科班,3个文科班。 苏杭当然还是三班。 甘欣从去年的八班到了二班,虽然没能一个班级,却也离苏杭挺近。 张溢则是分在了高二六班。 三人之外,还有其他。 苏杭首先注意到,某个妮子,竟然也留在了三班,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因为太巧了。 不只是陶暖瓷,苏杭还看到了曹婉婉的名字。 再就是,暑假前说好了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的同桌贺鑫磊,还有苏杭重生后醒来帮着默写了课文的胖子李逸飞,以及高一的班长姜堰,都同样留在了高二三班。 离开的也很多。 陶暖瓷的同桌扈月,苏杭就没见到。 还有高一最后那些日子看苏杭很不顺眼的谭晓磊,这次也分去了其他班级。 另外,曾经与李逸飞同班了三年,最后还被胖子娶回家当了媳妇的薛静,苏杭记得,前世两人虽然也普普通通,但夫妻恩爱,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然而,显然因为苏杭这只大蝴蝶的缘故,这次,薛静也不在了三班。 可别拆了一对姻缘啊。 站在公告栏下各种感慨着看过了结果,苏杭与甘欣和张溢挤开人群,刚转过一号主教学楼,要去后面位置没有变动只是从高一升为高二的三号楼,恰好碰到从西边办公楼过来捧着一堆新书的姜堰几人。 看到苏杭,不等招呼,姜堰已经道:“苏杭,你快去班主任办公室,孟老师正找你呢。” “怎么回事?” “我怎么知道,”姜堰一张方脸习惯性咧嘴笑着,还挤了挤眼睛:“不过,校长也在,估计又是什么好事吧。” 苏杭只能让甘欣他们先去教学楼,自己转向西边的办公楼。 还是本来的办公室。 班主任孟文康和校长俞仲怀都在,另外还有其他几位老师。 看见苏杭到来,办公室内几人都是一脸瞧稀罕模样的先打量他几眼,孟文康才举起一份报纸:“苏杭,这个‘参商’,是你吧?” 校长俞仲怀挺没形象地侧身歪在一个位置上,脸上带笑地拍了拍手边一些杂志:“还有这些个?” 苏杭走上前,看向班主任手中的一份《青年日报》。 展开这一版的头条位置,醒目的主副标题:“少年作家横空出世,一月发表九篇文章是如何炼成的?” 苏杭看过,一时有些无语。 这么浮夸的吗? 如果开头再加上‘震惊’两个字,苏杭都要怀疑是不是又有人穿越了。 回忆上周五的交流过程,刘域不是这样一个人啊,双方讨论不仅愉快,也挺有深度。 稍稍琢磨,逐渐恍然。 因为,苏杭很快想到了某个有着一双大大的招风耳的家伙。 说起来,关于炒作,苏杭当初结合前世记忆,可是与钟长林说了不少。现在,不得不说,咱们钟社长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