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黑料 (第2/3页)
他热度再凉一些,咱们做什么,事情都过去了,也不容易被人找麻烦……” “……张老板,小心没大错……” 很是一番口舌,崔响终于说服了某个来自南郡的书商,挂掉电话,重新跑去吃了早餐,又赶到一家照相馆,把早上的胶卷洗出来,才返回附近为了长期蹲守又避免被人注意特意租来的一个小院。 只有一层的平房里屋卧室内,崔响进门,立刻看向近期的忙碌成果。 东边墙壁上,满满的照片。 苏杭父母的,洪绫的,甘欣的,陶丙立的,郑春的,二中校长俞仲怀的,苏杭班主任孟文康的…… 另外还有各种线条和注释。 看着满墙的照片,崔响既是得意又是愤懑,他觉得自己天生就该吃‘无冕之王’这碗饭,如果不是那次……或许自己现在已经是闻名圈内外的王牌记者。 哪里会是今天这种落魄? 崔响没有反省自己,只是又怀才不遇了片刻,便拿出刚洗好的一叠照片,一一贴到该有的位置。 同时再加了一些注释,一些线条。 顿时就觉得明朗。 崔响不知道某些真相为何,但,就某个轰动全国的‘送戏下乡’方案来说,他下意识认为,这不该是一个16岁少年能搞出来。 更何况,对方一个月发表9篇文章,听起来也同样太假了一些。 再看眼前。 崔响觉得,自己已经大概理出了一个‘真相’。 那个采用了‘送戏下乡’的郑春,是据说拿下化肥厂后已经成为河元首富的陶丙立的好朋友,墙上还有两人并肩而行有说有笑的照片。而陶丙立的女儿,陶暖瓷,又是那位少年作家的女朋友,紧接着,少年作家,又不合常理地向郑春提供了一份‘送戏下乡’方案。 这不就闭环了嘛。 都是套路! 再说其中缘由,某个连桑塔纳都不坐偏要坐男孩自行车的少女,为了帮男朋友扬名,肯定什么都能做得出来,而那郑春,因为陶家缘故,肯定和少年作家相熟,少年作家恰好还有一个姘头在戏剧团,应该是向郑春提了提。 然后,那个‘送戏下乡’,大概率是做惯了生意的郑春自己捣鼓出来,毕竟怎么可能是一个不经世事的16岁少年的想法? 问题是,就那样执行的话,效果不一定多好,但,如果套在一个少年作家身上,顿时就引起轰动。 事实也是如此,连央视都引出来了,还是全国推广。 崔响越梳理越觉得,这才是真相啊! 认定了事实,又想到自己的坎坷人生,崔响再次恨恨地骂了句:“都他妈是骗子。” 骂了句,崔响也越发坚定‘揭破’这一切的想法。 还有,那少年的作家名头。 崔响觉得,有一个河元首富的准岳父,想要找人代笔,还不容易? 肯定也是如此。 甚至,因为内心里的嫉妒愤恨,哪怕潜意识里也并不是完全认可自己的判断,崔响却也打定主意,把自己想像的一切,变成现实。 毕竟是拿了钱的。 替人消灾。 真把那少年毁了,也不是自己的过错,要找就找那张群礼去。 打定了主意,本来想要休息一下的崔响也放弃了懈怠的想法,变得干劲十足,打算再去桑河酒厂那边看一看,等到二中放学时间,再去学校门外蹲守。 这么又在河元小城里游荡了两三天,时间来到周五的下午。 放学时间。 二中校门外,再次‘采访’了一些学生,本以为这周又要白忙活,崔响几乎要离去的时候,就见一个戴无框眼镜的平头少年面无表情地独自推车走出校门。 书呆子! 崔响给出了一个判断。 这些日子,崔响的‘采访’,也是有所挑选的。 基本都是男生。 还是看起来生活学习不怎么如意的那种。 因为之前试过,这所学校里的女生,一个个简直都花痴了,根本就套不出哪怕一点某个少年作家的坏话。 相比起来,同性相斥,就像同行相轻,这才有点可能。 再看眼前的书呆子,或许话都说不利索,还有那镜片厚度,大概率也还是那种在老师同学面前都乖巧无害的尖子生。 更不可能有什么好料。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崔响稍微犹豫,还是走上前,举起录音机:“这位同学,我是《商都时报》的记者,正在做一个关于苏杭的采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