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心血来潮 (第2/6页)
动很快地完成了。 接下来几天,家里的餐桌上,都会有海鲜。 并且,周济民还给老杨、段学复、华老等长辈送了不少海鲜,顺便也是带孩子过去串串门。 这个年代的邻里关系,联系都十分紧密。 就像周淑晴,说是嫁出去了,可是每天晚上都回南剪子胡同吃饭,或者来这边拿饭菜。 老杨这几年也挺忙的,转入部里上班,不比在轧钢厂悠闲多少。 其实,老杨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只不过级别上来了,退休年龄也往后延了。 这天下午,周济民又带着孩子来老杨家串门。 没成想,老杨也还在家,没有出去。 杨夫人带着孩子到一边看花花草草去了,周济民则和老杨坐一旁闲聊。 “那些海鲜是从哪里搞来的?最近京城还挺多的这些海鲜卖的,你知道从哪运过来的吗?” “我也是去菜市场买的呀,我就是比别人早了点,还真不知道从哪运来的呢。” 对于老杨的问题,周济民压根儿没正面回答。 其实老杨也只是随口一问,这事也不归他管,只是多嘴问一句罢了。 “你现在的小日子,很悠闲嘛,就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跑断腿了......” “什么跑断腿,您这是老当益壮啊,风采不减当年。” 一老一小聊了一会儿,警卫员就来把老杨接走了。 果然,老杨就是不得闲。 也难怪杨夫人那么担心他的身体了。 这也是周济民一有时间就带孩子们来找老杨家串门的原因,毕竟杨夫人也是无聊啊。 住在干部小区里,跟普通四合院的区别还是蛮大的。 加上老杨的孩子都不在身边,杨夫人一个人待家里,不无聊才怪呢。 而接下来几天,周济民倒是把杨夫人接到家里来,让她帮忙带孩子。 杨夫人也是知识分子,让她帮忙给孩子上课,也是极为不错的。 借此机会,周济民倒是躲在书房里,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其实他是去捣鼓那条渔船了。 渔船的动力装置太次了,他需要改进一番。 一般来说,轮船基本上都是大型柴油机为动力,通过轴承传递到船尾部的螺旋桨旋转而产生推进动力。 内河船舶为四冲程柴油机,海船为二冲程柴油机,功率可达几千马力至上万马力,能推动货物载量几千吨至几万吨船舶在内河或海上航行。 远洋巨轮大都以残渣燃料油为动力,因为燃料油比煤易于储存和运输,价格也较便宜。 不过,周济民不太喜欢这东西,他还是更偏向于燃气轮机。 因为燃气轮机烧的是液化天然气,贵是贵了点,但燃气轮机不需要锅炉,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大,这可是作为大型舰船主机的常用动力。 虽说用燃气轮机来带动六百吨的渔船,有一种大器小用的资源浪费。 但是周济民自己喜欢,只有这样,渔船的动力才会充足。 不过,就算在空间里,他时间很多,可改造渔船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光是燃气轮机这玩意儿材料,就不是那么好搞的。 普通的铁、铜等材料还好说,一些专业级别的单晶、等轴晶缩孔、各尺寸叶片等等。 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十分专业的设备才能生产出来。 因此,搞了一圈,周济民发现,还得他自己来才行。 而且,相比普通的合金材料,他只能自己搞一些特殊的合金材料才行。 如此一来,各种特殊、昂贵的金属材料就必须要购买了。 然后,他把材料计划单,通过联网实验室提交上去,转过天,老林就带着好几个教授专家登门了。 “领导,你们怎么来了?我现在可是休假啊,您要是有什么任务的话,我可不会接的。” 本来还很高兴的老林,听到他这句话,顿时脸都黑了。 身后的几个专家,憋着笑意,差点破功了。 几分钟后,书房里。 已经寒暄完毕了,周济民也知道老林的来意了。 后者带着的这几位专家教授,身份也是不得了。 全都是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并且也都是好几个科研项目的参与者。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是一九五二年成立的,是国家部门的直属公办大学。 所以,老林直接带着这群人过来,目的也是很简单,他们以为周济民要造航空燃气轮机。 毕竟周济民提交的采购计划单里面,提及的好几种金属材料,那都是航空用到的东西。 只想着搞一台渔船用的燃气轮机的周济民,没想到把领导和专家都给惊动了。 他没敢说自己是用于渔船动力装置的,怕被老林他们臭骂一顿败家子。 “领导,我只是突然心血来潮了而已,就研究着玩玩的,你们这样搞,我压力很大的。” “真只是突然来了兴致?”老林狐疑,他可不太相信,总觉得眼前这小子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其他几个专家教授可不管这些,当即便跟周济民聊起了材料相关的话题。 国内航空业几乎是零基础,连人才也没有多少,其他各方面的基础,更是全靠老大哥支援。 尽管前段时间,靠着万迪集团和金斯利等的援助,也让内地这边多了不少相关的工厂。 可这些零配件什么的,还是太基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