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九章,巡视和敲打 (第3/3页)
> “所以,这就是你想要招收那么多初高中学生的原因吗?” 几乎是一瞬间,老人家就想明白了什么。 之前,周济民可是经常提要招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因为这些都是可塑性非常高的人才。 只需要简单培养,筛选一番,就是销售人才、技术人才和研发人才了。 当然了,技术人才和研发人员,就需要更多时间来培养了,而且对资质、学习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 “对,这里缺人,缺人才,也缺可以培养的学生……” 周济民毫不掩饰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其实,从别的地方挖掘人才,这条路不长久,而且也很惹眼,远不如自己培养……” 自己培养的人才,虽然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更大。 但是,这样的人才,更忠诚可靠,用得更放心。 从六四小城的外部居住环境和内在的人文建设来看,其实是蛮吸引人的。 四季分明的气候,嗯,准确来说,应该是四季分明到极致的气候特点。 夏天热到没人敢在大白天长时间待在太阳底下,冬天冷到晚上不敢出门。 虽是如此,但风景秀丽呀,四季的景色都非常赞。 反正优点很多,要不然,徐磊他们这些人也不会一直待在这里了。 “行,我知道了!” 老人家点点头,一副思索状。 显然,他也是看到六四小城蓬勃向上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生机。 接下来,又去了飞行器研究所。 这里差不多是走马观花了,更多的还是去查看歼六五战斗机的生产情况。 “这不是生产出来了吗?怎么还停在这里?” 总装车间附近,老人家看到了五架停在一旁的战斗机,目光炽热,好奇地询问。 “领导,这五架飞机是组装好了没错,但还没有完成风洞测试啊……” 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飞机的生产管理总是有很大不同。 虽然在此前的试验机、原型机等方面,已经拿到了充足的实验数据,也有了相应的生产经验。 但是,飞机是要上天的,所有的程序都要被严格要求。 并且在正式出厂首飞之前,都需要经过很多轮的测试和检查,要不然出了事情,谁负责? “哦,那还需要多久啊?有什么测试项目吗?” 涉及到这些,老人家都很有耐心和兴致,认真地听着。 总共十架战斗机,总装车间里面还有五架已经接近尾声的飞机,一旦完成组装,便可以进行风洞试验了。 就目前来说,十架歼六五战斗机是可以按时交货的。 只不过,京城方面还需要准备好资金才行啊。 从总装车间离开,这才到最后一站,卫星研究所。 曾庆丰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卫星火箭已经制作出来,但发射塔还在建造当中。 “为什么会有两个火箭?” 刚进门,寒暄过后没多久,老人家就提出了他的疑问。 这个很简单,其实就是固体燃料火箭和液体燃料火箭的区别。 其次,则是为了以防万一。 如果第一个液体火箭发射失败,那么也可以马上进行第二次火箭发射。 有备选方案,才能有恃无恐,才能稳步发展。 除此之外,未来肯定还会持续发射火箭。 所以,多造一个火箭,实属正常。 “什么时候可以发射火箭升空?” 老人家再次询问,这一次,他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同。 不过,其他人都没发现,只有离老人家最近的周济民,才发现了这异样。 或许,老人家的期待,就是这个吧。 核弹造出来了,还要造出火箭,才能把子弹打到别人的家门口。 这就是这个年代,内地最迫切的愿望。 两弹合一! 导弹发射,其实跟卫星发射有很大不同,但又紧密结合。 卫星的火箭发射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导弹发射上面。 甚至说,这两种发射装置,完全可以一体。 当然,现在的火箭顶部,上面装的不是导弹或者核弹头,而是卫星! “初步定在这个月最后一天或者下个月的第一天。” “不行,就最后一天。” 老人家的坚持,让周济民等人有些错愕,但大家都没有反对。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早一天和晚一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那天,我亲自来现场观看,熊猫同志,你不会不欢迎我吧?” 众人面前,老人家也随大流,喊周济民为熊猫同志。 在文津街出发之前,他就已经更换了行头。 只不过,老人家当时并没有说什么。 “领导,您这是在说笑了,我什么时候没有执行您的命令了?” 周济民不太明白老人家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敲打他,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显然,他低估了卫星发射这件事在老人家心中的地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