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两层密码 (第1/3页)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第三百二十二章,两层密码六四小城,周济民顶着熊猫这个马甲再次来到这里。 由于他想要加快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进程,所以对这件事很积极。 昨天在文津街结束会议之后,他只是在京城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大西北了。 “老曾,召集教授以上的人科研人员开会,半个小时后,大会议室见。” 正准备开启今天的研究任务的曾庆丰,接到周济民的电话,还有点懵。 但对于这个命令,他自然不会推辞。 不到半个小时,全员来到大会议室,看着主座上的周济民,众人目光期待。 每次一旦有任务的时候,都是要开会。 根据周济民的表情,大家都在心底猜测,这次的任务怕是没那么简单。 “很抱歉,耽误大家半小时的时间,老曾,麻烦你让人把这份资料发下去.......” “大家手上拿着的文件是关于最新卫星的技术要求,以及我的一些技术设计方案.......” “为了推动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进度,眼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将会进行以下的调整.......” 会议室的众人,纷纷看向自己手头上的资料,一个个从皱眉到露出笑容,只花了短短的几分钟。 关于卫星通讯系统的设想和计划,早在今年年初,发射完两枚卫星之后,周济民就已经提出来了。 卫星对于地面的作用,除去所谓的军事目的,纯粹的通讯技术才是会议室内,大家的一致诉求。 想要探索太空,必然要踏出这第一步,通讯就是这其中最基本的要求。 按照太空探索的计划,一是建立起地面跟太空之间的通讯,二是视频监控,三是开启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现在只是启动第一步计划,但也意味着,六四小城在探索宇宙深空的道路上,开始狂奔起来了。 早之前,人家白头鹰和北极熊就已经开启了载人航天模式了。 五年前,白头鹰就发射了一架载人飞船,飞行员便是白头鹰历史上第一位在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 而六四小城才开始建设卫星通讯系统的起步阶段,慢太多了。 “老板,我对这份技术资料有点疑惑,我们小城内并没有相关的芯片制造厂,但这里面提及的芯片规格,是不是太高了一些?” 一位坐在中间位置的研究员发出了提问,“我记得老板,您好像可以自行解决芯片的问题,但我们六四小城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呀.......” 周济民闻言笑了笑,道: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其中一点,既然你已经提到了,那我跟你们解释一下吧。” 投资界里面有一句话叫,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 此话放在科研项目当中,也是一样适用的。 六二小镇那边,人才有很多,但研发成本越来越高,进度却拖慢了不少。 主要原因,还是周济民昨天在文津街开会时提的第二点要求。 不只是那些工厂懈怠的原因,更因为他们提供的相关配件,质量太差,根本不达标。 芯片每提高十纳米的要求,对技术就会更加苛刻严厉。 “所以,接下来我们六四小城会成立一家光刻机制造厂和晶圆制造厂,全面建设芯片从源头到产品生产线的产业链......” 听到周济民这句话,会议室的众人顿时欢呼了起来。 光刻机是什么,在座的众人都十分清楚。 一台光刻机涉及了众多光学器件、机械装置等配件,这些东西都是精密器件。 内地的好几家工厂,自从得到了从外国运输进来的相关精密仪器生产线之后,在这一领域,也渐渐站稳了脚跟。 然而,技术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六四小城只能自食其力了。 六二小镇那边,还要兼顾超级电脑和通讯设备领域的研发制造工作,任务同样艰巨无比。 面对抓襟见肘,实在抽不出人力物力帮忙的六二小镇,周济民只能未雨绸缪,抓紧时间建设了。 而这就是昨天周济民在文津街提出第一个要求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六四小城会加速发展,而且是百米冲刺的那种速度。 因此,大量工厂、研究所会很快诞生,然后逐步投入正式运营当中。 “老板,光刻机涉及到了半导体领域,我们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啊......” 高兴之余,曾庆丰却略微尴尬地说道。 科研上面的细分领域实在太多了,光是半导体这方面,就涉及到了诸多方面。 仅仅只是一个光学仪器,可能就需要好几家光学仪器公司来完成任务。 比如光刻机里面有一个高精度的对准系统,制造这样的对准系统便需要具有近乎完美的精密机械工艺。 这个要求,放眼全世界都是最顶尖的科技呢。 其实六二小镇那边已经申请了全气动轴承设计专利技术,这样有效避免轴承机械摩擦所带来的工艺误差。 同时对准系统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对准显微镜,以及具备调焦功能的对准系统,周济民都跟六二小镇那边进行探讨解决了这些问题。 可以说,技术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抽调部分人才到六四小城这边帮忙搭建骨架,然后慢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