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二三节 可疑 (第2/2页)
老师与伴读,用心培养一位英明的帝皇。 而在这二十年时间内,熬,熬过这二十年。 经过了章、苏轼、韩忠彦、范纯礼、宗泽的连番解说。 “今日被弹劾的梁校检,才是大忠之人。”陈次升如此评价着:“世人只知他是一个媚臣,却为天下万民背负如此恶名,我陈次升要为他著书立传,传诵万世。” 没错。 既然皇帝不行。 那么,若可以代皇帝处理政务,一心为国为民,还大宋一个朗朗乾坤,给万民一个盛世。 就算此事被发现,落下一个cao控朝政的恶名,也无悔。 章对陈次升说道:“这院会再改建,最终为书吏约三十人,我等执笔者为九人。现还差曹郡王、高郡王两位,最后一位,莘哥儿推荐宫内的白公公。” “白公公。”陈次升还以为会是梁师成。 章说道:“此事,为公,为天下计。莘哥儿认为白公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其父梁师成与白公公相比,相差很远。” “白公公。”陈次升开始回忆自己所知晓的白谔。“自小入宫,在宫内恶劣的环境上现在能成为最高职司的公公,拥有的绝对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梁师成呢,有点才华,只是有一点,最擅长的还是揣摸官家的心思。”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梁师成似乎更合适。 范纯礼这时说道:“论揣摸官家心思,天下间还有比莘哥儿更出色的人吗?” “也对。”陈次升认可这个说法,若按这么算,梁师成的价值就没白谔大了。不过,作为编外人员,也是合适的。 三十名书吏,可不好选。 这些人,都会是未来朝堂之上的精英。 好在现在也不急于立即把人数凑齐,科举中选,各豪族中选,慢慢来就是了。 白谔,梁莘推荐的人。 他很意外,没想自己只是为了保命而选择投靠,却被梁莘如此信任。 自己被简王砸了瓦盆,梁莘转手就赠了自己一只银盆。 意外,非常的意外。 不过,第一次参加了章组织的东跨院会议,白谔一言不发,在所有人看来,白谔是个聪明人,知道政务之事不插嘴。 却不知,白谔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章……必须死。 章的存在,不符合梁莘的利益,甚至于将来有可能会害了梁莘。 梁莘若有事,自己的银盆可就保不住了。 从东跨院离开,回宫的时候,正好是梁忠在旁相送。 走到石桥上,白谔停下脚步:“小忠,咱家把命给了莘哥儿,你的命是谁的?” 梁忠没有一秒犹豫:“自然是主上的。” 白谔说道:“那咱家吩咐你几句,你可愿意去办?” 梁忠:“只要不会让主上不高兴,您老的吩咐自然是要听的。” 白谔点点头:“东跨院的日常伺候你挑机灵点的人,在宫里听墙根的本事你应该学到了,没事给咱家多学学他们说了些什么,或是对莘哥儿不利,为了你们这些猴崽子,咱家和他们一命换一命。” “是。”梁忠这个是字,回答的极是坚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