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七节 漂亮,真漂亮 (第1/2页)
第129章漂亮,真漂亮 若说是政务,赵佶不行。 这事,赵佶还真有研究。 赵佶的说法和李清照几乎一样:“虽说洮砚出自洮州,但洮州也不小。就产地我听过六个不同的说法,也在大相国寺旁的街市去看过,有一种出自泯州的冒充洮砚石,只是看起来象,手感粗糙无光泽,下等砚台,只能糊弄不懂的人。” 赵佶一块一块的摸着石头,语气非常的自信:“若是去寻,依我对此石的研究,是在洮州没错,去洮水南岸,熟番之地。” 赵佶说的位置梁莘也不知道是不是后世记载的真正顶尖原石产地。 梁莘的目的是派人过去办事,只是打着去寻找石头的名义。 真正的原因是,开辟商路,让那一带的更多的部落能够更快的融入大宋,所以真正办事的人,是张叔夜。 到时候,从汴京这边运输大量的书籍,还有茶、丝绸等物。 越多的生番变成熟番,河湟就越安宁。 开边贸易只要搞起来,就可以促进民族大融合,当下朝堂之上厌战为贤的风气依旧存在,朝臣中的智者也是懂治蕃之道的。 梁莘只需要找一个借口,给予河湟那边的部落以足够的尊重,并且传播汉文化。有时候,边关贸易并非是为了钱,象是河湟的边关贸易,若是能够成功的拉拢更多的吐蕃贵族,这等同于多了一个盟友。 眼下张叔夜在河湟,相信这边的与几千禁军一同出发的商队到了,他一定会把这事办的极漂亮。 至于石头嘛。 找到算运气、找不到也是辛苦了。 梁莘站在一旁盘算着呢,赵佶就已经拿出工具,坐下开始动手了。 雕刻。 赵佶还真的是百艺之神,这一上手就知真是有没有真材实料。 李清照是汴京第一才女。 她眼中看到石料,就连外皮都计算在内,如何有一只上上等砚台。 赵佶,配得上天下第一才子之名。 经他之手,一只砚台已经初见雏形。 保留了洮砚石的石皮,显得这块砚台古朴而原始,有一种质朴的混然天成之感,仿佛看到了大地千万年之变化。 就连梁莘这种不太懂艺术欣赏的人都感受到这只砚台活了。 梁莘不由的称赞:“漂亮,真漂亮。” 赵佶也站起来欣慰了一番:“差点意思,先挑几块差的练练手,这一块从意境上让我没处理好,若是改也能改出来。这样吧,章最近也办事不错,你拿去让他继续往下雕,算是这几些日子办事得利的赏赐。” “是。”梁莘应下。 赵佶随手又指了几块:“这几块,也带了去。” 梁莘知道,这几块就是赵佶没看上眼的。 对于不好此道的梁莘而言,这还真无所谓,有或是没有,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而且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洮砚原石运来的。 “这块,还有这块。”赵佶一边说,一边随手拿刻刀在上面划一道印记,这都是他放弃的,这么一大堆,赵佶也并非全要,挑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 这么多,他自己也雕不过来。 赵佶也知道,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