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_第一四七节 女真人租的货船到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七节 女真人租的货船到了 (第1/2页)

    第149章女真人租的货船到了

    需要运输的肯定是小比率的。

    曹瑞又说道:“我家姑爷高明,若是全大宋都有分号的话,这月一分二的息,再加上存取的收益,怕是比行钱放贷月息十分收益也不差,还能落个善名。”

    “恩。”章也是知道的。

    行钱负责放贷,收账,所得利分一半。可这么高的息,若遇上没有抵押的,本钱也有很大可能血本无归。

    就算有抵押,许多抵押品,也是让人很头疼的。

    拿回来没用,不拿更是血本无归。

    许多有经验的行钱,确实是能保障收益的,但远没有梁莘这方式好,没必要动不动逼的人家破人亡。

    苏轼曾经反对青苗法,就是因为他知道根无法执行。

    依苏轼的认识,钱月息二分到四分,谷三分至五分息,借债的人都会心甘情愿的还,也不会盘剥穷苦人,更不会多生事端。

    但青苗法在州县执行的时候,经过当地劣绅与恶吏勾结,月八分息,十分息有,甚至还有地方出现了月三十五分息的离谱利息。

    借一千钱,一年要还差不多四千钱,这不是逼人生事嘛。

    许多穷苦人无奈,特别是佃户,就开始选择放弃自己居住的地方,变成流民开始迁移。

    曹瑞这时又说了一句:“相公,老朽多句嘴。”

    “你说。”

    曹瑞问:“我家姑爷这样,会不会得罪太多人。”

    章懂曹瑞的意思,非常肯定的回答:“会,而且不是太多人,是非常非常多的人。这就要看他够不够恨了,依宋律,势家名田,以千亩为限。若依宋律这么讲,这天下怕是不知道多少人都有罪,包括你曹家。”

    曹瑞听完不失尴尬的笑了。

    章所说,确实是大宋的规矩,象是他家,若是儿子们不分家,他是国公,儿子也入朝为官,所以他家最多只能有两千亩田,曹家名义上分家,事实上却不怎么分,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条。许多偏远的地方,豪强拥有万亩良田的大有人在。

    章继续说道:“依莘哥儿所言,许多地方有农户谋逆,全是假的。背后必有当地豪强所支持,所以老夫劝他,行霸道以震慑宵小。豪强敢有丝毫谋逆之心,就要有全族死绝的觉悟。”

    曹瑞赶紧给章倒上酒:“您老这都是大智慧。”

    章摇了摇头:“不是智慧,只是阅历,老夫在朝堂上也是几起几落,看透了许多事。你那分号,老夫为选几个县,只为钓鱼,其余的暂时别乱动,等莘哥儿完成一件大事之后,再办才可稳当。”

    曹瑞:“小老儿一定听相公的吩咐。”

    什么大事,曹瑞连半个字都不会问,他的身份不适合问。

    高士林知道。

    梁莘正磨刀,目标是宗室。

    一但这事成了,真有的几个宗室被问罪后除名、刺面,寻常的人根本就不敢动心思。

    而后,选几个州府,办了。

    接下来,却也不敢再大动,还需要进一步的时机。

    正如章所说,要让宵小恐惧。

    这需要时间。

    这么做,可助大宋变强。

    而反对这样作的人,正是朝堂之上的重臣,每一个重臣家中,都是有良田万亩的。

    高士林不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