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_倾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倾颓 (第1/2页)

    在星港城中华丽的宫殿内,几位东宁最有权势的人正在进行着每日例行的汇报。

    “臣日占朝鲜地区公使胡瑞奏,自弘庆元年秋朝鲜人李世经率部起义后转战多地,朝鲜十三道尽皆糜烂,日军龟缩于城中不敢出击。

    二月十三,日军松平武志部率大军进剿,与义军会战,义军大败而归,斩杀数千,李世经战死,一部经海路逃往辽东,大部窜入长白山区,朝鲜北部义军形势颇为危急。

    三月,日军分三路会剿金刚山,由于义军朴英部临阵倒戈,致使七万义军主力损失殆尽。日督德川成正见形式好转,又调两个团回本土平叛,朝鲜义军短时间内在无力发动进攻。”

    一位文员一口气读完了公使的奏书,总理大臣钱邦英眉头紧锁,看向旁边一袭戎装的兵部尚书,出言道:“本兵忙于印度战事,颇为辛苦,不知这几日可有转机?“

    坐在藤椅上,将星熠熠的兵部尚书王之瑜说道“印度军事颇为棘手,前几日扬威军发来捷报称斩杀敌军三万,杀伤无数,同时又奏请调援军助剿,要继续维持攻势只能调防备吴王、越王的宣毅军。“

    “此次朝鲜起义能否凑出一支干涉军?“钱邦英问道。

    还没等到王之瑜回答,旁边顶着两个黑眼圈的老者瞪着眼睛大声说道:“户部哪还有银子?朝廷的剿饷已经收的怨声载道,今年眼见又是大旱,还要留出钱赈灾。印度两军一年靡费千万,哪还能支撑对日作战?“

    眼见财神爷生气,钱邦英一脸陈恳的说道:“此次日本国内战,朝鲜境内十分空虚。况且内战结束后也需要时间恢复,我们到时候坐收渔利。届时整合朝鲜义军,也未尝不能有一战之力。“

    见到户部尚书不说话了,钱邦英趁热打铁道“王本兵,各镇大约能抽掉多少兵马入朝?“

    “至多五万,现在东宁四处用兵,再多恐怕会有人趁虚而入。“

    “我修书一封,联络燕王和奴儿干都司,也许能再凑出三万兵马,届时以朝鲜之地许之。军费方面希望刘大人再找各大公司发行债券募集,此事就这样定下吧。“钱邦英拍板道。

    解决了朝鲜问题,钱邦英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了一旁列席的次辅,“听说令侄就在东江服役,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时机啊!“

    次辅朱志栒出言道“多谢总理挂念,这只不过是机缘巧合而已,犬子生性顽劣,更需要在艰苦地方锻炼,磨练品性啊!“

    “啊嘁!“与此同时,在东江刚刚落成大酒店的豪华套间里,朱安澜打了一个喷嚏,身边马上就有一位侍从送上毛巾和衣物。

    这时,房间的门突然开了,叶瑾手捧一摞文件走了进来,“大人,兵部发函称明日将有一批枪支弹药运抵东江,发往朝鲜。“

    “看来朝廷这次动作不小,李成现在何处?快把他请进来!“

    没过多久,一名头戴纱帽,仪表堂堂的朝鲜人走了进来“朱大人,多日不见,小弟心中甚是想念啊!”朝鲜使者好像见到了自己失散多年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样,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大哥,小弟也是日思夜想,盼望着早日与兄长相见啊!“朱安澜也是声泪俱下,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站在一旁的叶瑾小声对杜欣说:“他俩很熟吗?““那个朝鲜人是平壤的富商,和朱大人勾结从日本人的粮仓里偷粮出来卖,转了个盆满钵满。“

    “朱老弟今天找我来是有什么赚钱的门路?“李成说道。

    “听闻朝鲜义军英明神武,屡次大败倭奴,小弟颇为振奋,特向朝廷请了不少武器供义军使用。“朱安澜满嘴跑火车,三言两语就把功劳揽到了自己头上。

    李成深行一礼:“朱老弟果然高义,为兄在这里先替义军将士谢过了“,他画风一转,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