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郭什么纲 (第2/2页)
大师傅。 之所以段副厂长没有想起他,还是因为年龄。 现在的郭大撇子还不到三十岁,跟易中海刘海中这样的老师傅比较,还稍显稚嫩。 再者,毕竟是解放前进厂的,不属于任何班底。所以段副厂长的夹袋里把他遗漏了,也属正常。 果然,段副厂长疑虑道:“这个人行么?” 何雨柱笑道:“行不行,总归要您亲自去面试一下。 听听同车间工人对他的看法,对他技术的看法。 我一个司机,对车间里的事,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我听车间里工人闲聊的时候,说这个人是个能人,技术上相当有一手。” 段副厂长缓缓的点点头,笑道:“也是,我一个书生,你一个司机,对这些技术上的事还真不懂,是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才好。” “老师,您谦虚了。像您这样能管实务的书生文人可不多见。在古代,您就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何雨柱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柱子你啊,就爱胡扯。”段副厂长很高兴接受这顶高帽子。
于是,何雨柱俩师徒愉快的结束了这次谈话。 甚至段副厂长还叮嘱他,暂时不要把那份文件递上去。 段副厂长笑道:“木竖于林,风必摧之。 柱子,你的年龄学历是你的硬伤,要真想进步,就好好的沉淀沉淀,充实自己。 不然立再大的功劳,都是给别人递台阶。” 段老师意有所指,自然说的是年货那回事。 那件事看上去何雨柱得了不少好处,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处。 一个厂里的劳模,李主任的友谊,就是何雨柱得到的全部。 何雨柱自然知道段老师的意思,但段老师不了解何雨柱的想法啊。他现在就是想着得到未来这些大佬的友谊。 这样,以后风起之后,他才能保持他安逸的生活。 何雨柱向段老师表示了感谢。相比于路科长的直来直去,段老师毕竟是文人出身,说话婉转了一些。 但他们对何雨柱的帮助,这些年却很是让何雨柱感动。 于是何雨柱为了表示感谢,特意提醒了段老师一声。何雨柱说道:“老师,我得给你提个醒。易中海这个人,虽然技术还可以,但风评在南锣鼓巷胡同可不好。 太自私了,什么都不愿意交徒弟。 去年你办的那个培训班,就是他带头磨洋工,不肯教真本事的。” 段老师回想了一下,特么的,还真是,要不是何雨柱提醒,他都把当初培训班的事给忘了。 而且也像何雨柱说的,好像易中海真不会教徒弟。他们那个车间,好像大部分的抱怨,都跟易中海徒弟贾东旭有关。 大部分都是青工抱怨~凭什么他贾东旭可以不懂这个,却跟我拿一样的工资? 如此云云。 但贾东旭也冤枉啊! 他不是不想学,是易中海不肯教。总说让他打好基础,特么的,基础都打了五六年了,还是这句话。 你让贾东旭能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