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5,拜年(2) (第1/2页)
但凡过年,像秦家村这种村子,有亲戚会回家拜年的那些妇女,都已经聚在村口等着接亲戚了。 说是接亲戚,其实也存在攀比的意思。 但这年头,也没什么好比的,大多数家里闺女都是嫁给了周边邻村。 都是在地里刨食的主,能有什么好东西。 请注意,这边说的好东西,是指农村少见的东西。比如原本贾东旭准备的烟酒糖rou,这些东西哪怕在城里再差,在农村来说也是好东西了。 现在农村抽的烟,还是旱烟袋锅居多,烟卷这玩意大多还是公社干部才能抽的起的。 而喝的酒,也是打的散酒,或者自家酿的红薯酒。 至于糖,不论红糖还是白糖,在这年头更是希罕货了。 直到八九十年代,家里来个客人,冲点糖水,就算待客了。 可要说真的,比较价值而言,那些嫁在周边邻村的,过年拜年的东西还真不差什么。 为了多养两只鸡,分户不分家的家庭不在少数。 至于这股怨恨以后引发什么事情,那谁也不清楚。 这年头,家家户户还有点自留地。这个要到明年才会禁止,自留地这玩意,就是各家各户的活水来源。 所以收多少,怎么光明正大,怎么收怎么回就是个问题了。 但何大清在这事方面,却没刘海中自由。刘海中家徒弟不管拎来什么,刘海中都可以大大方方的收着。 往常秦淮茹回娘家可算是风光,不管东西好坏,总归是农村很少见的东西。 这也是刘家村那边只是叔叔的缘故,这要是刘萍父母还在,自然得先紧着那头。 而且养殖方面现在也并没有一刀切,数量上面虽然有限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何大清今年却不能年初二去刘萍叔叔家了,他的徒弟今年都得过来拜年。 一开始还有与秦淮茹老娘交好的妇女们劝慰她,说是城里距离远,带着大包小包的,来得晚一点也正常。 这下秦淮茹全家丢脸可算丢大了。村民的指指点点,兄弟姐妹的抱怨,父母的担忧,看到秦淮茹眼里,心里没有怨恨那是不可能的。 什么好好过日子,钱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秦淮茹老娘心里能好受? 这倒不怪秦淮茹,夫妻俩出来倒是挺早,但带着两个孩子,手里又没有东西,秦淮茹脸色肯定不好看。 也就是说这地里的出产是个人的,不用像口粮田什么的需要交各种税务。 而贾东旭一开始还劝慰几句,大概意思就是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补上今年亏欠的。 鸡蛋,自留地的产出,就是农民生活费的来源。 而何大清毕竟要顾忌一些事情,基本上徒弟过来,磕几个头,拜了年,拎过来的东西,又当作回礼,让徒弟带了回去。每家捡那烟酒留个一半什么的,就算心意到了。 别家的女儿女婿已经吃完了午饭,告别回家的时候,秦淮茹母子这才进村。身上这点狼狈样,全让大家看到了眼里。 这年头走亲戚啥的,也没别的交通工具,全靠双腿。 加上回礼的红包,等于说跟徒弟们买的。 后来各家各户都接到自家姑娘全散了,临走时那抹笑容,看在秦淮茹老娘眼里,就是嘲讽。 刘海中家跟何家,刘海中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