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一患虽去一患起,万国来朝万世风 (第2/2页)
射匮可汗终究不是盛唐联军的敌手,在此起彼伏,接连不停的打击中,也在西域各国不断投降唐朝的压力下,他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 射匮可汗终于被压缩到碎叶川西一隅,从一个君临天下的西突厥可汗,成为一个偏安一隅之地的小小诸侯。 但此升彼落,此消彼长,射匮可汗虽去,贺鲁却快速膨胀变强。 实力的对比,将让个人和族群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贺鲁终将坐大。 但李世民依然需要让他收拾西突厥的残局。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正式下诏册封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招讨西突厥未服者。 虽然未封可汗,只封了叶护,但也表明射匮可汗的时代过去了,贺鲁上位。 贺鲁成为首任瑶池都督府都督,这意味着西突厥走进了历史尘埃,消失于长河之中,已经泛不起一丝浪花。 多少当年事,留待后人说。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实力膨胀时,权力欲望也会膨胀,贺鲁并不是一个安份的主。 他将在某个时间,重新搅动西域的风云,只是,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昆丘道行军大获全胜,这是李世民武功的辉煌顶点。 长安城内,紫微殿上,李世民宴请五品以上的大臣。 他志得意满地对群臣述说人间之乐。 他分门别类,将人世间的乐事,按所处层次和职业,逐一向大臣们述说,最后,他壮志凌霄,舍我其谁地区别了大臣的快乐和君王的乐趣。 “高官厚禄,名位昭显,此仕进之乐;受诏出征,前无劲敌,此将帅之乐也;四海宁一,六合无尘,端拱岩廊,社稷安固,此帝王之乐也。”
显然,打工的乐趣和做庄家的乐趣,层次,境界,追求确实大有不同。 但帝王只一人,如李世民般的帝王,千古而下,又有几人? 李世民最后志得意满地总结说:“顷命将西征,今已克捷,万里清泰,战士咸得还家,此朕为乐之时。” 李世民举杯,向君臣祝酒,殿内山呼海啸般万岁声响起。 这是大唐的最灿烂的荣光,也是李世民最鼎峰的武功。 君臣极欢,一饮而尽。 好消息接连传来,突厥人在漠北的最后一支力量,车鼻可汗也被荡平。 王玄策出使天竺,从吐蕃借兵,平定中竺阿那顺之乱,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 而四夷八方,万里之外,都风闻大唐盛世,沐浴贞观之风, 身高体长,赤发绿睛的结骨部落,自古和中国没有往来,在听到铁勒各部都归降大唐,其酋长也想亲见大唐盛世的风采。 他亲身入朝,向李世民请求授与一个官职,“执笏而归,诚百世之幸。” 李世民居店堂之高,心有江湖之远,他想起往事,无限神往地说:“昔渭桥斩三突厥首,自谓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为怪邪!” 结骨部落,只是一个缩影,当此之时,四夷大小君长,争相遣使进入长安,以亲眼目睹皇帝天可汗的风姿,也一见东土大唐的繁华。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热闹,最众望所归的超级城市。 使者们络驿不绝,每年元正朝贺之时,经常有数百上千济济一堂。 李世民功德圆满,对着各国各族的使者们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己。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但当然是贞观盛世,万国来朝,但其实大唐的国力并没有想象中强大。 这可以从玉华宫的营建得到明证。 玉华宫修建于贞观二十二年,见证了即使到了李世民的暮年,他依然保持了勤俭节约,不劳民伤财,自控自制的良好私人道德。 这座宫殿,是李世民形象,但同时也表明了,大唐盛世,武功虽然冠绝天下,但民力似乎有时而穷。 在李世民的要求之下,玉华宫一切从俭。 修成之日,只有李世民所居的宫殿覆盖瓦片,而其余的房子,都用茅草遮风挡雨,作为帝国皇帝的行宫,如此简陋,千载而下,让人心怀神往,却也未免唏嘘。 但李世民没有时间感慨,他的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是一个有着极端自觉自悟自控性格的政治家,他想和时间赛跑,把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替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完。 千秋万载,唐祀不绝。 想象很美好,李世民也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世间万事,尽力可以,但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