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地底玄机现,神庙在眼前 (第1/2页)
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属于濮阳市区与内黄县交界,《山海经》中这里东属帝丘,西曰顿丘。——这是两处中国史从传说时代到信史时代都无法错过的名字。 三皇五帝中的颛顼与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现在三杨庄还有二帝陵,每年都有几十万民众包括海内外华人华侨前来寻根问祖,传说创造出文字的仓颉安葬于此,孔子的高徒子路也是安葬于这片区域,这里,更是走出了商鞅与吕不韦两个改变了中国王朝史的牛人。 历史都成为了过往,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豫北小村庄实在是太陌生了,但当内黄县文物局张局长注视着地图上这片黄沙遍布的区域时,他还是一次次的被三杨庄在那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璀璨光芒而感染得心潮澎湃。 内黄县,这个因黄河得名的豫北小县城,尽管有着灿烂的历史:从颛顼帝喾到商中宗,一直到“五胡乱华”时期以一己之力挽救汉民族的“武悼天王”冉闵,都是成长,建都于此,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于此,岳飞成长于此,这里还是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铁骨铮铮”的唐名臣魏征安家于此,坠子皇后乔清秀、“水彩画之父”李建晨……可是,黄河的泛滥,让这座县域竟然文物古迹寥寥,除了大兴寺塔、商中宗陵与二帝陵之外,可以说,面对漫漫黄沙,内黄县的考古史,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给人带来惊喜了。 谁知道,刚进入新世纪,只是一次普通的村民挖沙,竟然一下子挖出了一座中国的“庞贝古城”出来。——2003年,在三杨庄,就在二帝陵附近,发现了足以改变中国农业发展史的汉代村庄遗址。这里保存了大量西汉晚期社会结构、农业生产、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向世人展示了约2000年前的中国农家院布局,三杨庄遗址也以其独特的考古研究地位、极大的考古艺术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唯一完整的汉代遗存珍贵资料,被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十年的考古步伐,竟然没有完全揭露这座汉代村庄遗址神秘的面纱。这真是让人又喜又忧,今天的县文物局张局长西装革履,打扮得十分的精神,与平日里休闲随意的衣着打扮的作风大相径庭。 “头儿,你今天真精神呀。”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同张局长开着玩笑说道。 “那是,你不想想今天来的都是什么人,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及中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有关高等院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今天全部来到咱们这里,咱们可不能堕了咱们县的威风呀。”张局长笑着说道。 “哇,这么多?”司机惊讶的说道。“好想听你说还有你一个老同学要来?” “是啊,三杨庄杨家的人,杨健岳,人家现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了,可不像我,还窝在这一个小县城里。”张局长撇撇嘴,说道。 “头儿,咱们县发现了这么轰动的考古奇迹,你还害怕英雄无用武之地么?”司机说道。 “这才是我又喜又忧的地方啊。”张局长说道。 “怎么说?这是好事啊。”司机不解地说道。 “是好事,咱们县文物考古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可是,这都挖了八年了,还没个最终结果呢。再挖,我都该退休了。”张局长说道。 “头儿,不是现场传来消息有新的发现了么?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你担心什么。” “希望吧。”张局长说道。 从河村回来,杨健岳教授已经带着杨晓茹和东方进来到了三杨庄的考古现场。 “也没什么啊。”东方进看了看漫漫的黄沙以及几个大的考古坑洞说道。 “你还想看到什么?又一处秦始皇陵兵马俑么?”杨晓茹瞥了一样东方进说道。 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昏黄的冬日懒懒地荡在空中,三杨庄附近多沙岗,越有十几米高,上面稀稀疏疏地长着荆棘与矮树,站到沙岗上,远处是高高低低的槐树林,汉代聚落遗址就位于一座沙岗背后,这里本是老的硝河河道遗址,本来地势就低,在沙岗的对比下,显得落差更大。如今,在发掘出遗址的地方都搭满了遮阳挡雨的大棚子。 杨健岳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最早发现的庭院遗址的地方,还没走到地点,就听见七嘴八舌各种语言的人在热烈地讨论着。虽然说的大多都是让翻译们头疼的专业术语,但杨健岳还是从翻译们生硬的翻译中听出其他学者们无外乎是关于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农业考古、墓葬考古、简牍研究、汉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