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来自专家组的震惊 (第2/2页)
搞定之后再全部对外公布。” “既然如此,那我这把老骨头也贡献一份力吧,虽然我不是这门行的,但是可以为你找一些人来,这样你们项目推进也快一点。” 卢院士点了点头。 “那多谢卢院士了。”许黎欣喜道。 接下来他要布局国产cao作系统的研究那就需要招收相关方面的人才,但是在面试等流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不过既然有了卢院士这条路子,那接下来也是轻松一点。 接着,卢院士几人和许黎探讨了一下关于纳米压印技术的一些理论,以及目前国际的半导体状况。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这台纳米压印机才10纳米,要是能够提升到7纳米甚至5纳米就好了。” 一位老专家叹了一口气。 “做人也不能太贪心,我们完成了这种技术突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卢院士笑了笑。 许黎也随之插话道:“是啊,虽然像三桑这些对外宣称的是3纳米五纳米的,但是实际可能跟牙膏厂的10纳米差不多,我们纳米压印机生产出来的10纳米芯片性能更好,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比牙膏厂多了10%,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在14nm之前,大家都还是比较靠谱的,工艺制程没有太多的水分。 但了14nm的时候,这些芯片厂商发现,要遵循摩尔定律,也就是“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的难度成倍增加。 所以他们在命名上不按照原有的来,但是还是遵循摩尔定律继续推进功率。 “那或许我们可以利用纳米压印搞出一个堆叠芯片,这样性能岂不是更好?” 老专家说道。 许黎笑了笑:“可是这样子的话,这散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到时候就真成了火龙了。” “哈哈,的确,芯片堆叠技术却是能够提升cpu的性能,但这样反而不利于热量的散出,长久以来也会降低芯片的性能。” 卢院士笑道。 “这个倒是一个问题,不过到时候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芯片技术才能解决。” 许黎点点头,如果到时候能够获得科技图书馆里的芯片编织技术就好了。 这种芯片技术完全不依靠光刻法和压印法,而是编辑法,并实现三维立体式的芯片制造,能够很好地在设计上对芯片进行散热处理。 “好了,许校长,对此此行我们都是很满意的,也感谢你为龙国的半导体产业做出这样的贡献,而我们帝都科学院这边也有一项合作跟你谈谈。” “哦?那请卢院士这边请吧。” 许黎愣了一下,随后带着卢院士几人到了一个小型会议室里。 “既然许校长决定不公开我们也尊重贵方的决定,同时我们这边也需要燧人科技的纳米压印机帮我们代工生产一些芯片。” 卢院士将一叠资料递给了许黎。 许黎虽然疑惑,但还是接了过来翻看了一下,呆愣片刻,看向了卢云峰。 “卢院士这是准备让我们生产超算的芯片?这合适吗?” 卢云峰眨了眨眼:“这当然合适了,不选你们还能选谁?我给你透露点小消息吧,上面准备要重新研制一个超算了,以前取得突破,但是受限于芯片本身,现在你们这边又刚好突破, 所以我就想着将这个交予你们完成,争取在两年内研制新的国产超算,这样才不会落后于人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