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三十四章 视察  (第1/2页)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正文卷三百三十四章视察屠龙者终成恶龙。    老朱倒是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实力不允许。    日子过得甚是艰难,更别提给徭役发工资了。    有感而发,转眼间老朱便恢复了清明之色,喃喃自语。    “先给他折腾一段时间吧!”    真情流露,马皇后见状,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的早朝,铁牛还真就听从的郑雄的意见,在老朱面前谢恩。    老朱勉励了一番,告戒了一番,千篇一律。    大致的意思就是好好干,干的好了升职加薪,干不好小命不保。    宝剑锋利,莫要以身试法。    与此同时,郑雄也登上了正在建造中的城墙。    元朝至正十七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之南建造新宫,此为第一期工程,至元朝至正二十七年9月完工。    明朝洪武二年至明朝洪武六年,建造第二期工程,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江边。    明朝洪武十九年12月,第三期工程继续进行至此时期,“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门、三山门、通济门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    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四重城桓的布局,耗费时久。    慢慢来倒是可行,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    当然是以郑雄发工资为例。    不发工资,完全征发徭役,那就是增加百姓的负担。    郑雄要是坚持发工资,那么被拖垮是迟早的事。    还好,二期工程至此,逐渐开始收尾。    难度不是太大,顶多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    这也是老朱将这工程交于郑雄的原因之一。    几个月的时间,就当试验了,给徭役做点补偿。    慷他人之慨,就老朱能够做的出来。    新城,旧城,至江边。    徭役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夯土墙,搭砖石,砌土砖。    源源不断的砖石从江边渡口向着城墙而来,蔚为壮观。    征发而来的徭役喝着号子,打着赤膊,肩挑手扛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郑雄一路走来,放眼看去,全都是人。    每过一处,郑雄的官服让徭役纷纷避让行礼。    行至江边,郑雄的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按部就班就行,所需无非就是时间和金钱,不过这都不是事。    工部甩了这么一个锅过来,却是小看了自己的财力。    就这想要把自己拖垮,痴人说梦。    当下,也不急了,慢悠悠的跑到工人面前进行嘘寒问暖般的关怀。    一个精装的汉子,胡子拉碴的,有幸成为郑雄关怀的对象。    “这位大叔,敢问如何称呼?”    受宠若惊,惊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