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横谷岭间的小镇(暗访) (第2/2页)
地叹息了一声,“小兄弟,你也不是外人,按照道理来说,我这件事情是不该瞒着你的,但,村长却跟我们说,这件事情是我们陶谷镇内部的事情,最好是不要告诉外人的。” 明语微微一笑,“大娘,你放心,您告诉我,我肯定不会说出去的话,说不定,我还能为大娘,你们讨回一个公道。” “真的?”这位中年妇女眼眸中闪烁过一抹异彩,随即又重新黯淡了下去,“小兄弟,我知道你是一片好意,可......这件事情说起来,真的是非常奇怪啊。” 明语点了点头,“大娘,慢慢说,不着急的。” 那位中年妇女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似的,连忙转身返回了厨下,嘴里还连声说着,“小兄弟,大娘先把饭给你端出来,你稍稍等我一下。” 坐在位置上,明语也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可能。 这位中年妇女所居住的地方着实有些简陋,但现在,明语主要的思绪都被这件事情所牵绊着,这些琐事,他都暂时都不在意了。 听这位中年妇女所说,她们这些陶谷镇内所剩下的人,大部分应该也都是老弱妇孺,青壮年,也确实都失踪了,不知去向,也渺无音讯。 这些青壮年失踪,村中所剩下的老弱妇孺,无力继续维持烧制工艺,这赖以为生的生计,自然就荒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这里以后,看到的都是家家户户闭上大门,不外出的模样。 片刻后,那位中年妇女端着一碗粗饭回到了明语的身边,她的手中还拿着两个已经有缺口的瓷碗。
陶谷镇中的百姓,倒是不需要担心没有碗使用,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 但粮食,以及其他的生活物资,原本都是他们依靠着制作出来的陶器,前往定远城,和那里的商贾交换物品,换取生活所用的必需品。 那么现在,一旦烧制陶瓷器这个维持生计的手段断绝,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办法和手段继续维持生计,自然生活就变得格外拮据。 短时间内还能够勉强维持,可时间一久,他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明语看着面前的这位中年妇女忙忙碌碌的身影,他的内心也有些触动。 她们,都是神界内再平常不过的百姓。她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是只要吃饱穿暖,家中有点点余粮,就足够了。 可现在,就是这么一点点简单的要求,做到似乎都有些困难了。 明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帮助这陶谷镇中的百姓,摆脱这一次的困境,让他们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 “大娘,你可以告诉我,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趁着这位中年妇女盛饭的工夫,明语也顺势问出了他自己内心的疑惑。 有些情况,还是需要从这些普通百姓们的口中得知,这或许会比从陶义那里知晓的情况要更加清楚,也更加直接一些。 面前的这位中年妇女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小兄弟,这些话现在跟你说起来也无妨,从半年前开始,我们陶谷镇中,因为烧制陶器的难度增加,再加上售卖陶器的难度越来越大,陶谷镇内外的人都开始寻找和筹谋寻找新的谋生方法。” “就在半年前,最先一批离开陶谷镇,前去定远城以及更远的地方寻找心新的生计的村中青年们回归,他们说是找到了新的机会,能够带着陶谷镇中的百姓,找到新的机会。” “什么机会?”明语有些好奇,他也想知道,这些因为生计,不得不离开这陶谷镇的村中青壮年们,是因为发现了什么机会,这才回到村中,鼓动村中的其他青壮年们一同前往。 更重要的是,这些被鼓动着离开了村中的青壮年们,都没有和自己的家人们讲述自己究竟去了哪里,因此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村中的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些青壮年们究竟去了哪里。 “按照他们所说,他们是在距离我们陶谷镇并不远的地界,似乎是通过什么人的介绍,和不知道来历的人,达成了私底下的联系。我们村中都在流传,这位不知道身份和来历的人,其实应该是神界中很有来头的存在。” “哦?却是为何?”明语现在所听到的这些,似乎是这些陶谷镇中的百姓们,不知道从什么途径道听途说而来的,现在的他,无法印证这些话语的真实性。 但这些话语,他都没有从村长陶义那里听到过,因此也勾起了明语的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