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电影金像奖 (第3/3页)
台湾电影金马奖”吃得死死的。甚至大过明年即将创办的“中国电影金鸡奖”。
杨叶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说道:“世界各地都有一些自己专属的电影奖项,最成功的自然是美国电影金像奖,最近几年,法国、日本都效仿美国,搞出了自己的金像奖,都很成功。我们当然也可以对标,所以我们建议,咱们这个电影奖项的名字,就叫‘华语电影金像奖’。” 邓丽下意识地往墙后一躲,探出身子再看时,已不见杨叶的踪影了。 张敏怡道:“他们认为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这很不正常。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不过,我更想听听你的意见!” 邓丽把头盔还给杨叶,走了几步,忽然又回过头来,伸手道:“还给我!” 许鞍华的《疯劫》就名列其中。 但是2000年之后,华语电影的重心从港台转入内地,大量的武侠片、动作片应运而生。 “你们讨厌死了!” 榜单更加偏向那些怀着对电影的热诚和敏锐的社会触觉,拍出的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同时极具个人风格的影片。 “那不就和金马奖没区别了?” 金鸡奖居然没有想过设立一个“最佳视觉效果”的奖项,来推动视效电影的发展。 杨叶一松离合,摩托车往前一冲,忽然又停了下来。邓丽哎呀一声,不由自主地抱住了杨叶。 张敏怡夹了一根青菜,放进碗里,说道:“有个叫陈柏生的人,就是你刚看的那个杂志的主编,他找到我,说想办一个香港电影颁奖礼,希望能够得到我们香港电台的支持。” 杨叶两只手僵硬地晃了晃,说道:“那啥,我……欢迎你上车。” “等着!” “这只是一个设想,现在肯定不行,否则台湾那帮人会疯掉。但是嘛……迟早有这一天的。我们只是做规划,属于未雨绸缪! 现在嘛,向金马奖看齐,同时对标已经办了两届的金曲奖就已经很好了。” 杨叶就站在客厅里,跟落汤鸡似的,淋淋漓漓一身水,咧嘴笑道:“翻墙!” 杨叶一愣:提前了啊!看来是香港电影的提前繁荣,促使陈柏生和舒琪提前将这个想法提上了日程。 杨叶能够感觉到她的怨恨和眷恋。 因为刚刚回来的途中,邓丽搂在他的腰,搂得那么紧…… 饶是如此,他拿金像奖,也等了几十年。 等她洗完澡出来,外面居然下起了雨。 她拿了块毛巾擦身上的水,想着杨叶厚颜无耻的卖惨,又是烦躁,又忍不住想笑,心态极其矛盾。 邓丽忙到窗口一望,发现杨叶仍旧没走,在雨里淋着。 杨叶见女人一脸欣赏地看着自己,心里有些得意,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届金曲奖,可以说办的是非常成功的,在港台两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因就是我们准备的够充分,奖项方面设置的非常完善,而获奖的人选,也比较有说服力。如果第一届电影奖,就要对标金曲奖的规格来办。” 以至于《唐人街探案》这样的电影,还要跑到台湾,去拿金马奖颁发的“最佳动作设计”。 “什么?” 杨叶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拿着一本《电影双周刊》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邓丽表现得很决绝,不过杨叶却知道,她的心里还有自己。 张敏怡一脸欣赏地看着杨叶,不愧是我看中的男人啊,他看事情总是这么的高瞻远瞩。 肥肥就是沈殿霞,她是今晚的司仪。 张敏怡不以为然:“我只是要听听你的意见,没说让你插一脚,你别想太多。” 那这破电影为什么还能得奖?评审瞎狗眼?自然不是,有ZZ任务的嘛! 两人三下五除二,一人干了一碗饭,随便收拾了一下碗筷,便泡了一壶茶,开始说起来。 如果新增一个常设奖项,就必须减少一个常设奖项。反之,减少一个奖项,则要增加一个奖项。 杨叶尴尬地摸出钥匙,不情不愿地还给了邓丽。 邓丽气得直跺脚! 杨叶瑟地说了一句,载着邓丽一溜烟走了。 他能让这群香港佬这么干? 所以,在杨叶的设想中,金像奖从设立之初,就要把范围搞大,就要把排外的因素清除掉。 一个地区,在高度繁荣之时,往往是最开放的。而当它开始衰退之后,就会变得保守。 所以,这个时空的金像奖,从成立之初,身上就没有封印。 至于它最终能不能长成苍天大树,那就拭目以待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