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有亲自远方来(一更三千字) (第2/2页)
儿。我家老二将来也差不了。刚生出来我抱着时就发现了,哎呀妈呀,随俺们老苏家的大凤眼。将来啊,又一个甜甜。” 夏小姑没含糊:“主要跟命格有关。再说,你也姓苏,跟我二嫂就不像,她大凤眼,你就没有。” …… 叶家的大院里开进了一台车,从车上下来一位穿着随意一身纯棉布衫的老头,这是叶家的老爷子叶方远叶伯煊的爷爷,老军人,农民子弟。叶老爷子下车没离开,而是回身站在车边等着他的老伴。 紧随其后下车的自然就是叶家的老佛爷叶老太太甄玉娴。老佛爷不同于叶老爷子的打扮,她身着老式黑色旗袍,旗袍上有着黯哑的花纹点缀,半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手腕带有玉镯,耳饰为翡翠圆珠。 老佛爷出身大家。后因时代变迁,家族没落,她被祖母带到乡下过活。当时,甄玉娴抱着一匣子珠宝等各种名贵家当,午夜时分偷偷摸摸地运走,被祖母连夜嫁给了当年还是泥腿子穷小子的乡下小伙叶方远,得以一生平安。 叶家也曾大起大落。第一次时。叶老太太在地道里通过一个老乡的帮忙。生下了叶伯煊的父亲叶志清。 第二次时,她一人扯着大儿子抱着小儿子,独自一人困难生活。从一个大家小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村妇,靠着双手的劳动,在那个会饿死人的年代,保住了两个孩子。 第三次。她偷偷变卖首饰,送老大从军。送老二读书。领着叶小姑,抱着叶小叔又在乡下独自生活了两年。而那时,叶老爷子叶方远已经杳无音讯。 所以,在叶家。甄玉娴成为当之无愧主心骨,是叶老爷子能够安心在外峥嵘几十年的贤内助。是儿女们提起妈就是家的代名词。是儿媳们碰到事情慌了手脚的定海神针。是孙子辈们最为敬重的好祖母。
她信佛,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禅悟透了那句佛教禅语: “不可说。” 有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的不可说就是不能说。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甄玉娴觉得。你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会觉得一生都是别人的影子,会失落…… 叶老爷子叶方远等到甄玉娴下了车后,两人才并肩往前走。叶伯煊站在叶家的院子里高喊“妈!于姨!” 最先迈出的不是宋雅萍,而是那个全年无休,永远加班,而此刻中午时分却在家里难得停留的叶志清。 “妈!爸!”叶志清就跟年轻的十岁的叫声。 叶老爷子大嗓门质问:“你怎么这个点儿在家?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叶志清那双睿智的双眼里染着笑意:“知道了知道了。我都多大岁数了,能不懂那个吗?” 宋雅萍嘴角边的笑容,带着夏天从未见过的真挚情感:“妈,累不累。走,咱上楼,我给您捶捶。” 甄玉娴拉着大儿媳的手,拍着说道:“你父亲呢?我那老亲家什么时候到?” 叶志清听到忽然想起,他就觉得他忘了一件事嘛:“快,伯煊,去火车站接下你外公。你外公出发时给我来了个电话,我说他也不听,自己一人就上了火车啦。” 宋雅萍听完,表情都变了:“什么?”转头语气急速:“快,快啊,伯煊,你还傻瞅什么呢!快接你外公去!哎呦,妈您说我那个爹可怎么好啊。都多大岁数了,跟老顽童似的自己就上火车,都没告诉我一声。” 甄玉娴笑不露齿,拍了拍宋雅萍的手,安慰道:“你啊,马上进屋煮点儿糯米粥,做点小菜等着我那老亲家,比你慌了手脚有意义。快着吧。” 火车到站的汽笛声响起…… 江南某小城通往京都的火车进站了。叶伯煊的外公,宋老爷子望着车窗外,笑咪咪地摸着胡须…… 穗市通往京都的火车,叶小叔在人挤人肩膀背着大包袱的环境里,开始检票了…… 龙江省会城市通往京都的火车上,夏秋正饿着肚子,隔着斜挎包抚摸着他饿了好久才攒钱买下的红纱巾盒子,他已经上车两个小时了…… 叶伯煊的二叔叶志华和姑夫张家和已经放下手头的报告书,跟身边的秘书嘱咐,他们最近几天要去趟京都,急事就打电话其他事情等安排给谁谁谁了…… 叶伯煊的姑姑叶志昕在家里正在整理打包礼物…… 王红军的大货车已经到了京都郊区,夏家人能看到京都的地标建筑物了…… 叶伯煊和夏天的好友们,开始一一向各城市各部门递交请假报告…… 刘芸李彤在不同的城市却正做着同样的事,叠着红纸,往里塞了自己三个月的津贴…… 八方来客如铁屑般向京都这块大磁铁聚集着,叶伯煊和夏天的婚礼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