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挖地道开始_第两百二十五章朕的儿子,绝不是庸才【求订阅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五章朕的儿子,绝不是庸才【求订阅啊】 (第1/2页)

    很多人有个固有观念,觉得秦国很穷,经济很落后。

    但史册记载,秦国是战国末期,最发达的国家。

    无论是经济,还是生产力,都是六国不能比拟的。

    有一次赵国准备打秦国,赵国君臣在廷议上分析敌我优势。

    大臣对赵王说:赵国当前无法战胜秦国,不能与秦国交战。

    他所列出的原因是:秦国以牛耕田,以水通粮。

    要知道,当时的六国,只有先进地区才会用牛耕田,而秦国普遍都使用牛耕田了。

    并为此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来鼓励养牛,重视耕牛。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秦国生产力的跃进。

    至于经济,有史册记载,在渭河两岸种一千亩竹子,可收获二十万钱。

    这说明秦国当时的经济非常繁荣。

    至少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穷。

    否则也不会有罪被判刑,可用钱来赎。

    那为什么秦国会给人一种,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的感觉呢?

    因为大部分人对秦国的了解,是从秦国灭亡开始的。

    而汉朝取代秦国的时候,非常穷。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家都被打烂了,能不穷吗?

    历史上有哪个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就很富裕的?根本没有好嘛!

    当然,也不能说秦国一直都很富裕。

    秦国真正开始穷的时候,要从三征南越,同时开建几个大工程,以及过度消耗民力开始。

    而这,主要发生在秦国末期。

    但,现在是秦初。

    秦初的时候,你不整合六国经济,整合六国资源,跑去发展秦国已经趋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那才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赵昊从最开始就一直在布局经济。

    无论哪种制度,要想国家发展到更高水平,你就必须进入工业化。

    而进入工业化的前提,有一个不可跨越的阶段。

    那就是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

    这个时代,没有外资投入,只能从劳动力开始入手。

    将劳动力集中起来,成规模的去建设国家。

    用这种成规模的劳动力取代零资本,完成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

    这就是赵昊创立建筑集团,布局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父皇,开办钱庄,不仅可以存钱,借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有人要做生意,我们可以投资,到时候便能分利;

    而这部分利,除了支付利息之外,剩余的都是我们的,何乐而不为?”

    赵昊笑嘻嘻地朝嬴政说道。

    “彩!”

    嬴政听到赵昊的话,茅塞顿开,不禁高声喝彩。

    一旁的赵高,深深看了眼赵昊,连忙低下头,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虽然他不知道赵昊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绝对不仅限于此。

    却听嬴政笑道:“那你这钱庄的运作,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朕做些什么?”

    “这……”

    赵昊想了想,拱手道:“回禀父皇,钱庄建立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发行国债卷,积累信誉值;

    至于银票,可提前召集咸阳城里的富商,与他们通气,到时候便于推广银票。”

    “好。”

    嬴政微微点头,然后朝赵高道:“赵高,传朕旨意,让咸阳城里的富商,章台宫议事。”

    “诺。”

    赵高应诺而退。

    ………

    翌日,咸阳城里的所有富商都接到了嬴政的旨意。

    始皇帝邀请他们前往章台宫,一同参加廷议。

    这个消息,瞬间引起了咸阳所有商户的轰动。

    虽然他们大部分人无法参加廷议,但商人引起朝廷的重视,还是让他们欣喜不已。

    因为商人在秦国的地位很低,能被始皇帝正式召见,绝对是一件大事。

    “诸位,今日陛下召见你们,是有重要的消息宣布。”

    蒙毅站起来,率先朝在座的富商开口道。

    哗!

    全场哗然。

    有的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人若有所思,念头通达。

    有的人神色凝重,不悲不喜。

    嬴政将他们的表现,尽收眼底,隔了片刻,才抬手示意他们安静。

    很快,所有富商都安静了下来。

    却听嬴政平静而威严的道:

    “秦国尚武,鼓励军工,而制造甲胄,是离不开皮革的,那皮革从何处来?自然是从你们这些商人手中来!”

    “同理,秦国的发展,离不开尔等!”

    听到这话,在场的富商们面面相觑。

    仿佛自己听错了一般。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始皇帝居然当众肯定自己这些身份低下的商人。

    难道这秦国的天,真的变了吗?

    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