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入县衙第一案 (第2/2页)
“草民王贵。”王贵跪在地上。 “好你个王贵儿,本朝太祖以来,弘扬佛道,沐浴清化。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杀寺中僧侣,着实可恶至极!”何知县高声道。 何知县只想着快些结案,没料到,王贵一开口,就让他头痛无比。 “草民冤枉啊。”王贵儿声嘶力竭哭诉道,鼻音拖得老长。 何知县哪里肯听,这木椅越发坐得不舒服,让他心情不佳,心想你冤?老子还冤呢。八年啊,都没升官,八年啊,别提了。 “你冤什么?”何知县不耐烦道。 王贵儿抬起头,哭诉道,“父母大人在上,容得草民解一番。那一日,草民刚刚从表妹家探亲回来,天色正晚,下起了蒙蒙细雨,地下泥泞不堪,实难行走。大人,草民素来胆,不敢走夜路,只得寻找避风雨之所。走了十多里路,才寻得一间庙,那庙中也只有一位僧人,善心留宿民,民心中很是感激。翌日清晨,民心中挂念家里,就着急赶路,谁知路上遇到一位衙门公人,拦住人,问人从何而来,人便将昨日探亲回来天色太晚在庙内留宿的话,了一遍。要带着人回寺庙一查。人当时也没多想,就跟着公爷回到庙中,却没想到……那接待民的僧人却已经死在佛像旁!” 王贵儿趴在地上高声喊道,“大老爷,人确实不知道这僧人是何人所杀,但是这两位公爷硬是人杀的,将人押解到县内。人真的是冤枉啊。” “冤枉?”何知县冷笑道,“人若不是你杀的,为何背后血迹斑斑?” “大老爷明鉴,人昨晚在神像前过夜,那僧人的血水流到了人的身上,沾污了。人早起的时候天色尚晚,因要急匆匆赶回家,所以没注意。”王贵儿道。 “混账!”何知县已经没有了耐心,骂道,“尔等刁民,物证确凿。却是心存侥幸,看来,不用大刑,你是招不了的。来啊,左右给我上夹棍!” “大人。”杨立武上前一步,向何知县使了个眼色。
“何事?”何知县问道。 杨立武看了看左右,心翼翼地走到何知县旁耳语道,“大人,今日不同往日。王贵儿那人我知道,平时就胆如鼠。现在明知要用刑,还是坚持人不是他杀的。我看……其中有蹊跷。如若在堂上屈打成招,那么……” 何知县应道,“哼,你是要本县再审一审?” 这杨立武负责了十多年的刑狱官司,好歹也算是一线人员,他建议道:“大人,下官还是建议到庙内现场勘察一番。” 这何知县是甚怕麻烦的人,他还希望早断完案子,回家见自己的几房妾,便不愿道,“这血衣也有,时间也吻合,还需要去现场吗?” 杨立武堆笑道,“若是平日,的自然会为大人代劳,只是今天,万一这围观的人中有知州王大人的耳目,这……”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何知县,他立即下令准备去现场勘查。 于是县衙内立即备轿,由四名公人开道,何知县坐在轿中,至于其他吏胥,只得步行跟在身后。而老百姓们见要去勘查凶案现场,更加是兴致十足。 到了庙中,果见庙内物什东倒西歪,佛像残朽败坏,两旁配像俱已坍塌。 杨立武查看着凶案现场,佛像前果然是一片血迹。 “这王贵儿如果害了人,为何身前没有血迹,只是背后一片呢?再者,死者所受的是刀伤,王贵儿彼时应并无凶器。”杨立武向何知县禀报道。 何知县一听,脑袋就疼,道,“那你疑这么多,凶手不是王贵儿,那是谁?” 杨立武应道:“下官暂时不知。” 此时,百姓们都被拦在庙外,只有几个书吏跟着何知县来到了现场。 杨立武这位老刑狱卡了壳,其他人更不知该些什么。杨立武余光扫到庙门口,见柳明倒是仔细地在观察着庙内的情况,随即抬了抬手,让差役放柳明进来。 “可,你是否查到了什么?”杨立武的蛤蟆眼看着柳明。 “杨大人,让学生再勘察一下。”柳明完,便继续低头观察着现场的蛛丝马迹,不一会儿,又绕到了佛像背后,忽地眼瞳微缩,像是见到了什么证据。 接着,他的脚边,又碰到了一件东西,拿出来一看,心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动声色地将那物件拢入袖中。 此时,已经勘察现场有了一个时辰,被拦在门口的百姓们见几个当官的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幺蛾子,有些不耐烦了,还有的惦记着回去生米做饭,便想散去。 “柳明,你过来。”何知县朝柳明招招手。 “大人。”柳明唱了个诺。 “你也和杨立武一样,认为这主谋不是王贵儿所为?”何知县问道。 “大人,主谋绝对不是王贵儿。”柳明坚定道。 “是吗?”何知县疑惑道,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清清嗓子掩饰道,“本县也早就认为这并不是王贵儿所为。只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大人……这不难,可否召集本县的木匠前来?”柳明道。 “木匠?这是为何……”何知县道。 “大人若信任学生,便先招来,让他们做些活计。学生现在有了些判断,但须得到进一步证实。”柳明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若是别人在何知县面前这番神神鬼鬼,早就被他乱骂一通,甚至打几棒子也是正常。只是这柳明,却不一样,费县千载难逢的解元郎嘛,怎么着也要给对方一个面子。 “如此也行……”何知县双手负在身后,“只要这案件能够有进展,便依你罢了。”他随即高声吩咐左右,“来啊……给我把全县的木匠召集起来,就明日本县要修缮县衙,请大家来做工,胜出者可包览县衙修葺生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