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赏罚功过 (第2/2页)
知县扶起,见他双脚打颤,腿浮肿,心想你作为一县父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你先下去吧……我与柳明还有话。”王素道。 何知县告退之后,柳明又乖乖坐在那里,继续—— 喝茶。 王素看着柳明费力地喝下第五杯茶,忍俊不禁笑道:“别喝了,再喝要喝坏肚子了。” 难得铁面王素露出笑容,柳明也轻松了些,他道:“这茶……还是很好喝的。”完,又忍不住打了个嗝。 “费县惩治恶吏,你柳明居功至伟。”王素捻着胡须道,“罢,你想要什么赏赐?” 柳明连忙道:“大人,除恶扬善乃是县民的职责。主功都在何知县,我只不过尽一份微薄之力。” “别跟本官绕弯子了。”王素笑道,“那何知县,肚子里有几根花花肠子,我一看便知。他一人是不可能将这帮豺狼恶吏斗倒的。为官之道,精髓在于赏罚分明。本官对有功之人,必然奖赏。现如今,这县里一方百姓皆看官府的新动向。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你们柳家还需做表率作用。” “自然……自然。费县若是官府吏治清明,对于商贾家族也是一大好事。”柳明道。 “好了,本官若赏你什么金银细软,你是商贾之家,恐怕也看不上。况且……”王素自嘲道,“本官家徒四壁,州府的官银也紧张。你提别的要求吧……”
其实柳明倒是心中有些想法。他自己别无所求,只是希望家里人能够过得好一些。 他心试探道:“大人……这府内官吏替换大半,县衙一时半会人手也不够。学生不知新任典史位置,大人可有钟意?” “本官就任青州知州不久,对平谷民情不甚熟悉。你有什么提议,直吧。” “那学生就斗胆举荐一人。此人身负才学,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品行端正,曾为贡士,可胜任典史一职。”柳明道。 “哦?这是何人?” “大人,这便是学生的叔。他虽然有过替考,但也是因为之前怀才不遇,三次科举不第。”柳明眼珠一转,又将柳永与谢玉英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夜明珠为线索,加以修饰,铸造成梁山伯与祝英台般凄惨的爱情故事。 他曾替自己叔仔细考虑过前程。虽眼下,他与谢玉英你侬我侬,日子过得甜蜜。可是终究要谋一份正经差事。可是自己叔的性格,从商又不喜欢,已经成亲的人,混在青楼也不妥当。若是能够趁此机会,在县衙混个一官半职,也算是有个不错的前程。 王素听闻之后,抚须道:“柳永,柳三变,我在京城时便略有耳闻。诗词做得委婉细腻,只可惜,沉溺于女色啊……” 王素的这番话,让柳明无法反驳。 因为……太正确了! “罢了,罢了。”王素道,“现如今,费县县衙满目疮痍,这么多吏员被免,倒一时半会也找不出合适的替补。这柳永,也考过省试,是个贡士,就暂且任这典史之职吧。” 做朝廷命官,除了科举和荫补,没有别的途径。大部分人,还是要真刀真枪进入考场磨练。但是吏胥这类则不然。宋时吏胥入役方式,主要在民户中采用招募和轮差两种方式。凡是年龄在16岁以上,行为端庄,且无过犯,都可以服差役。 大部分吏员,都没读过书。号称读过书的,也不过是上了两年学堂而已。像柳永这类的正儿八经过了解试与省试,有贡士之名的,少之甚少。 典史虽为官,但不入品阶不入流,形同吏员,也算是能获得的最好职位了。 柳明一听,大喜,连连致谢。自己叔的前途,总算有着落了。 “那学生先行回去报喜了。”柳明乐滋滋道。 王素看着柳明离开的背影,心中一阵感慨,对方年仅十六岁,原本可以从这次事件中亲身获取不少利益。可是对方首先想到的,却是家人。 孝顺长辈,德行高洁,这正是古代举孝廉的标准。喜好古风的王素,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拿出文房四宝,握起狼毫笔,龙飞凤舞般书写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