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三制并存,千古雄主  (第1/2页)
    张松带着进献之物抵达定安城。    馆驿人员按照规格接待,不卑不亢。    张松大感惊奇。    “魏公治军整肃,未曾想内政也如此廉明!”    尤其是在见到一名馆驿杂役竟然一边喂马一边读书,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观一叶而知秋。    小小一杂役尚且如此,冀州尚文之风可见一斑。    这件事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得追溯到蔡文姬身上。    因为林赋的关系,蔡文姬原本的‘胡笳十八拍’变成了‘汉月十八拍’。    更加让林赋意外的是,蔡文姬的汉月十八拍竟然可以教化万民。    再加上她‘四大才女’技能,二者叠加,效果惊人。    而这正好给了林赋一个契机,一个打压世家门阀,提携平民百姓的契机。    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冀州了。    常年没有战乱,冀州俨然成为了乱世的一片乐土。    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条件。    林赋自然是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制造条件,他召集能工巧匠将打造雕板,进行大规模的印刷。    之所以用雕板而不用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因为没有必要。    这个年代,适合普通人读的书本来就很少。    雕板印刷的话,也就几个木板就能完成。    活字印刷术的话,就需要排版,太麻烦了。    有了学习的需求,林赋也提供了学习的书籍,接下来就需要学习的动力了。    要说学习的动力,还有什么是比升官发财更加有用的。    不过给出身贫寒之人做官的机会,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要给平民出仕的机会,就要动如今的举荐制度。    动作太大的话,手握百万雄兵,林赋是无所畏惧。    但步子大了容易扯淡。    真要是现在把科举制搬出来,就等同于跟天下士族做对。    实在是犯不上,这样可是会影响自己第二阶段国运评分的。    大动作不方便,但小的改革还是可以的。    于是林赋提出一个大致的方向,让贾诩率领众人修改完善之后推出施行。    也幸亏林赋带着贾诩去了一趟万国世界,在进入万国世界的瞬间,贾诩就被灌输了海量的信息。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后世历史,以及政治制度之类的。    虽然只是大概的框架,但这对贾诩来说已经足够了。    有了框架,他就可以完善。    很快,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就制定完毕。    选拔制度从相对单一的察举制变成了如今的三制并存。    所为三制,就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察举制依旧是主流,九品中正制为辅,科举制为补充。    简单来说,就是三品及以上官职只有举孝廉出身的官员才能升任。    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天下士族,毕竟他们通过察举制掌握了天下的人才资源。    一下子让他们全吐出来,容易引起动荡。    至于三品以下官职,按照比例来分配。    通过举孝廉出身的人占据六成,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出来的人占据三成,最后的一成留给科举制。    别看只有一成,这已经是开古往之先河了。    完全不看出身,只要科举考试能够过关就可以出仕。    三制并存,极大的调动起了全民读书的积极性,这才出现了张松看到的这一幕。    冀州寒门子弟无不寒窗苦读,以求通过科举制改变命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