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惋惜  (第2/2页)
道:“金陵十二房与神京八房本就是一家人。    只不过当年两位先祖追随太祖起兵,定鼎天下后才定居神京,这才给分开的。    而且说起来你应该是玉字辈,与链儿、宝玉都是同一辈人,老夫便托大叫你一声贤侄,你可愿意?”    贾瑜自然是无可无不可,你贾政喜欢怎么叫都行。    看到贾瑜同意后,贾政神情更是轻松了几分。    开口道:“贤侄,老夫听闻你两年前便考取了秀才功名,想来是下了苦功的。    今日老夫冒昧派人将你请来,一来是想见见你,看看能仗剑斩杀地痞青皮的之人到底长什么样。    二来则是想询问你有没有参加明年乡试的打算?    倘若你愿意,老夫可以为你安排一清净之地,让你安心念书,不受俗事打搅。    如此安排你可愿意?”    旁边几名清客对视一眼,单聘任出言劝道:“贾公子,政工平日里最是看重教书育人。    你既然已考取秀才功名,自然应该再接再厉,在科举上做出一番作为才行。”    看着贾政殷殷期盼的目光,贾瑜心中只剩下了苦笑。    以他现在的水平,别说考举人了,恐怕随便到大街上拉出一个童生就能吊打他。
    他轻叹口气,朝着贾政微微躬身,“多谢大人厚爱,只是贾瑜已经被袁英德大人发文至金陵,革了秀才功名。    大人的栽培贾瑜只能心领了。”    “什么?”    贾政和旁边的清客们大惊。    革除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是最严厉的惩罚了,这意味着对于被处罚者来说,十年的寒窗将成为无用功。    原本好不容易才上升的阶层又瞬间被打回原形,这样的惩罚不可谓不严厉。    而贾政之所以对贾瑜另眼相看,就是在贾瑜身上看到了已故长子贾珠的影子。    认为其能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便取得秀才功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才将他招来试图对其施之以恩惠。    没曾想这还没开始便结束了,这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挫败的感觉。    贾瑜前世不仅当了五六年的兵,退役后又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对人心的揣摩自然要比一般人要深得多。    看到贾政眼中露出nongnong的失望情绪他并不意外,他站了起来:“贾大人,您也莫要为此事难过。    贾瑜当众杀人,府尹袁大人为此夺取我的功名也是理所当然。好在贾瑜有手有脚,想要建功立业也并非只有科举一条路。    我向来坚信,有恒心者有恒产,只要努力向前,必然会一番成就。    天色已经不早了,晚辈就先行告辞。”    说罢,他朝贾政再次微微躬身作揖,转身大步走出了贾政的书房。    看着贾瑜离开的背影,贾政好几次想要出言说话,但又停了下来,最后化为了一声长叹。    “政公不必介怀。”    卜世仁安慰道:“先前您召其前来,是认为此人是一个难得的读书种子,但如今已被革去了功名。    这辈子算是没指望了,也是他命该如此,您又何必惋惜呢?”    “唉……”    贾政没有说话,只是发出了一声长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