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六七 周瑜助刘备得地,萧一派司马吊孝 (第1/2页)
袁胤虽然是向孙策求援,但是他并没有看得起这支年轻的诸侯势力。所以在求援的同时还不忘耍心机,平分袁耀之地,先不此战如果不成功,这就是一句空话,就算成功了,也难保袁胤过河拆桥,就算不过河拆桥,这块治地隔着袁胤,整个就是一块飞地。自己对这块地的主权又如何行使?袁胤的使者没想到,周瑜不单看透了袁胤的想法,还在礼貌推辞间就春风化雨般把利益偏向了自己。与其要虚无缥缈的袁耀的大片土地,还不如要袁胤靠近自己的寿春一城。 不过周瑜似乎早就知道对方不会答应,于是又继续道,“非是我等为难袁公,只是近年我们与曹cao因为徐州之事交恶,今虽然曹cao北上与袁绍为敌,但难保他会抽出手来对我江东不利,实在是没有余力助袁公处理家事。” 这句话几乎就是拒绝了,使者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周瑜看看他这样子,对袁胤已经有了判断,用这么个庸才出使求援,只怕这袁胤也是个难以成事之辈。“贵使不用担忧,我等虽然没有能力,但是贵使可以找一人帮助,若得此人相助,你家主公一定能平定乱事?” “何人?”这个使者出门前向袁胤拍过胸脯的,就算求不来孙策,能找个外援也可以回去交代了。 “此人正客居荆州,乃是当今皇叔,刘备刘玄德。” “此人某有耳闻,他自起事一路走一路败,得徐州一地,却难保一方,护圣驾东迁,但丢于战乱。” “贵使此言差矣,刘皇叔急公好义,战黄巾三英结义,斗吕布诸侯佩服,随处微处不忘圣上,但在难处由要为国尽忠,当今之士只怕除了那马腾马寿成就别无他人了。若贵使求得皇叔出马,我等愿助皇叔五千人马。” “既如此,多谢相教。”使者对在座施了一礼,告辞离去,看来周瑜的话动了他。 “公瑾,我等为什么不自己去攻下袁胤的城池反而要让袁胤去求援刘皇叔?”孙策勇武有余,但是智谋方面还是比不上周瑜等人,他虽然知道不能和袁胤合作,可还是不明白周瑜的作为。好在他性格好,不懂就问。 “兄长平时还是要多读兵书才是。”孙权开口埋怨自己的哥哥,“为主公者不能只知道冲锋陷阵。” “有仲谋在,愚兄放心。”孙策打个哈哈,“仲谋替为兄道道。” “弟也只知道,北方之事未定,我等此时不能太过招摇,如果曹cao战胜,回过身来攻打我等,那我等拿下的袁胤城池转瞬就会落入曹cao手中,到时一切就成了白费力气。至于为什么让刘备出头,那还要看公瑾高才了。” “二公子谬赞了,北方之事以瑜之愚见多是曹cao胜利收尾,那袁绍不是雄主,难挡曹军精锐。瑜所我等没有余力帮忙却也是实话,诸君莫要忘了我们的后院也不安稳。但是曹cao南下只是时间问题,待北方平定,下一步必是南下一统下。为防曹cao军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一个盟友,到时与我等共同抗曹。而与东吴临近的就只有两人,一者就是刘表,不过就瑜所观,刘表已将死之人,不久就是冢中枯骨坟下腐rou。另一者就是那位刘皇叔,诸君不要看他客居荆州,但是他不是久居人下之辈。瑜敢断言,此人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为自己寻一处立足之地。我等正好可以借机卖他个人情,扶植他成为将来助力。” “只是可惜了那五千士兵。”孙策是爱惜士兵之人,见周瑜这么,自然知道这五千士兵当了人情礼是有去无回。 “那倒不一定。”周瑜神秘兮兮的笑了笑。 同样踟蹰于袁术之死的还有曹cao方面,曹cao与袁绍对峙于官渡,今年是难有战事了,加上袁术之事关系太大,只能等曹cao回来定夺。于是曹cao带着萧一回到了许都,顺便过完年再回官渡。 “彧与逸山意见一致,我等不能分心于袁术之事上。”虽然从各地守军再抽调一部分兵力南下是没有问题,但是双线作战风险太大,要是南方刘表孙策之辈捣乱,己方就会被拖入泥潭左右为难。不如尽全力平定北方,到时南方诸侯自然不敢轻动。 “一倒是不担心刘表孙策,刘表将死之辈,麾下文武都在忙于夺嫡之事,哪有闲心出兵去夺他人土地。而东吴看似在孙策这只江东猛虎的带领下气势正盛,奈何此子刚猛,江东世家多是被他以武力威慑,这不比之前夺一城一池。但凡有差池,只怕江东世家群起,孙氏一族难逃灭顶之灾,所以他们会借此下各诸侯自顾不暇之时安定内部。而不是一味的扩充管不过来的土地。但有一人只怕是必会出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