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六九 关张万军中杀将,刘备寿春遇子虚 (第2/2页)
“主公,下官以为,求援孙策还不如我们降曹,前番孙策不允我等求援就是因为畏惧曹公日后报复,既然如此我等何必舍本求末。”身边一个文官心提议道。 “降曹?”袁胤有点没反应过来,“曹cao正与我兄本初于官渡作战,如何会容得我袁氏一族?” “下官听闻,曹公早有南下鲸吞荆襄之意,我等可发书求援于许都,曹公得此南下之由头必定心喜。” “孤早有此想法,只怕是引虎驱狼,即使打退了袁耀,我等也成了曹氏阶下之囚。” “不会,当年张绣降曹,曹公许他永镇宛城。我等也可如此。” “既如此,当速速求援才是。” 袁胤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曹cao的救援,奈何山高路远,袁耀和刘备的大军早一步来的了寿春城下。刘备一路打一路收编,到了这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兵力增至八千之众。加上袁耀五万军,近六万大军将寿春团团围住,可是烂船还剩三斤钉,袁胤军败湍士兵都回到了寿春,所以城中也有五万人马,所以袁刘联军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攻陷。 “如今城中敌军甚众,不知诸位可有何妙计破城?”袁耀召集所有人员在帐中商议,刘备等人坐于左侧客座。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多准备的云梯井阑,冲上城楼就是啦。”张飞自持勇力,不管不顾。 “三将军不必着急,寿春已经是孤城一座,不需于那袁胤以命相搏。”糜竺拦住了张飞,“以竺言,可围而困之,城中粮尽自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糜竺刚完,帐中有一人冷笑出声,众人循声音看去,正是侍立在袁耀身边的子虚。糜竺看到子虚的样貌先是一惊,随后意识到如此看人有点失礼,他对子虚施礼道,“不知阁下为何发笑?” “我笑先生太过真,寿春城中用粮,难道我等联军就不用粮?城中只在街巷间即可运粮,我等军粮却在百里之外。若气有变,先生认为是我等先粮尽还是城中先粮尽呢?” “这个。”糜竺被问得哑口无言,子虚也不等他回复,“再者寿春乃是四战之地,北有曹cao,东有孙策。我等当速战速决才是,不然可就要给他人做嫁衣了。” 刘备见这人虽然面目狰狞,但是话有条有理,思虑清晰明朗。知道不是普通之人,“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的叫子虚,一个下人而已。”子虚难得的恭敬。 “英雄不问出处,备见先生似乎身怀大才,还请不吝赐教。”刘备听子虚是个下人,言语更加恭敬,大有招揽之意。 “皇叔客气,的早已听皇叔仁义之名,心向往之,今日一见果然君子之风。子虚听闻,新野之人有歌;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不知可有此事?” “都是百姓谬赞。”刘备连连摆手,直道不敢。 “的听过此歌,向来寿春百姓也不少人知道皇叔乃是仁德之人,我等可以借井阑高度,用羽箭射书信入城,具言刘皇叔及袁公子率仁义之师至此,为保百姓不受战火荼毒,还请城中仁人义士助我军打开城门。” “此计甚善。”袁耀一拍桌面,“还请先生执笔写一纸檄文,明日攻城时依计行事。” 于是乎,第二联军攻城,多用井阑靠近城墙,不断朝城中射箭。经过数轮箭雨之后,联军就撤了回去,正当袁胤还在纳闷袁耀为什么雷声大雨点的时候,下面士兵将檄文递到了袁胤的面前,袁胤一看,心中一惊,自己在袁术身边一直都是闲职,在寿春根本就没有人望,此书要是被城中有心人拿到,大事休矣,念及此他急忙叫人去城中将檄文全部收缴,奈何为时已晚。早有城中世家带家丁于城中作乱,更有甚者已经打开了城门放联军进城。 可在入城之时,却又生了变故,袁耀以防范袁胤使诈为名,叫刘备军在城外守着。自己却带着全军明火执仗进了寿春城,一进城就叫冉处搜捕袁胤,谁知到处都找不到他的踪影。袁耀无奈,只好作罢。 此事过后三,扬州的曹军看到城外有一人身穿这袁术军军服,满脸血污倒在了城门之前,有曹兵上前去扶起那人,只听那人气息虚弱的对那曹兵了一句话,那曹兵大惊,急忙对身边的同伴道,“快让将军速速报告司徒大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