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考验 (第2/2页)
摆手,说道:“不用比了,仅仅看你对文房四宝的使用,我就知道您定然是出身书香门第,文采诗赋自然也没有问题。” “前辈说笑了,晚辈汗颜,但是您出的题我还是要做到的,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文房四宝是华国流传千年的瑰宝,不付出些代价又怎么能彰显它的弥足珍贵呢?”陈东微笑着说道。 墨言赞同的点了点头,“这样吧,我出一副上联,你写下下联,如何?” “好。” “上联是烟锁池塘柳。” 陈东奋笔疾书,不稍时便写下联:“煜铄满地朱。” “对的好,不仅五行对上了,而且也有相当高的意境。”墨言沉吟片刻叹道,“那么我出下道题,您是为了文房四宝而来的,那么就以文房四宝为中心吧。” “出个简单的,说说文房四宝的起源吧,以及毛笔的由来。” 陈东略微思考下笑道:“确实简单,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宣笔、徽墨、宣砚。” “至于毛笔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那时的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yingying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路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也就是现在的毛笔。” 薛清雅和墨言认真的听着,就连对陈东保持敌意的汪俊玲,此时也偏这头仔细的聆听着,墨言对陈东,深深作揖以礼,说道:“果然学识渊博,老朽拜服。” 墨言转身走到一处书柜前,转动一个铜质生肖龙首,只听见卡啦一声,书柜转动了,一个密室骤然出现,墨言走了进去不稍时,老人郑重无比的捧着一个木盒出来。 陈东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盒子有多珍贵,那可是千年的沉香木啊,光盒子就如此贵重,里面的文房四宝又是何种价值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