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打草惊蛇 (第1/4页)
晁盖和焦挺、鲍旭一行过了祝家庄继续向东,到李家庄外围看了看。 焦挺道:“天王,咱们的行踪不怕被祝家人识破吗?” 晁盖轻笑道:“我故意砍出那一刀,就是要留出破绽让他们看穿的。若是连这个都看不穿,那祝家庄更是不值一提了。” “若是看穿了该怎么办?” “那就在独龙岗传播流言,说我晁盖窥探祝家庄地形,准备在近期前来宣传武装抗税令,要求祝老庄主也对村民免征两年。” 鲍旭在一旁不解道:“这岂不是让他们有了防备?” 他以前在枯树山想要砸窑,可不会提前告知。 晁盖哈哈笑道:“让他们惊慌失措,时刻防备,这才叫打草惊蛇啊!” 查看完李家庄的情况,三人下山而去。 “看出什么来了吗?” 一边走,晁盖一边问道。 “额,这庄子防守很严密。” 焦挺回答道。作为一个村坊,祝家庄墙高沟深,人们也很警惕。 “三庄联合,互相支应,若兵来少了,难以兼顾。” 鲍旭见晁盖三个庄子查看,应该也是有所思量。 “说的不错。但你们少看了一样。那就是民心。” 晁盖点评道。 “民心?我看这庄子里的人都很排外,应该很团结吧。咱们若是来打,这些人为了家人,怕是抵抗决心不小。” 鲍旭多少也是当过山大王的,哪些村庄软弱可欺,哪些抵抗较大,还是有些心得的。 晁盖点了点头,没有言语。 但他刚才观察最细致的,却是这个祝家庄的人员结构。 祝家庄墙高沟深,里面青砖瓦房,府库、粮仓、校场、祠堂,住着祝朝奉一家,还有庄内一些紧要人物。总共不过四五十户。 庄前庄后有七八百人家,几乎全都住着茅草泥房,据祝彪所说,都是他们家的佃户。 晁盖在东溪村也是富户,有良田百顷,但也没有丧心病狂到把全村的土地都变成自己的,把所有乡亲都变成自家的佃户。 祝家庄拥兵一千,实际上相当于全庄每户都要出一个男丁,为祝家免费服劳役。 那这些村民跟奴隶其实也没太大差别了。 看看锦衣玉食、架鹰遛狗的祝家子弟,再对比破衣烂衫、辛苦劳作的普通村民。以及一些拼命谄媚的奴仆走狗。 祝家庄内的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缺的只是一味催化剂。 富裕的祝家子弟和拼命谄媚的走狗只是少数,受苦受累的普通佃户才是大多数。 由受苦佃户组成的庄客队,真会为了自己奴隶一般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吗? 我看未必。 所以祝家庄拥兵再多,也是色厉内荏,更是打不了逆风局。 原著中,宋江三打祝家庄不下,就是因为他主导思想不对,把祝家庄所有人当成了敌人,对待那些受苦人,直接就是抢,就是杀,连让他们当奴隶的资格都不给。对比之下,当然要极力反抗了。 最后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也确实都被宋江烧成了一片白地。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具有思想局限性。 晁盖却是从小学习“屠龙术”,最锋利的一把屠龙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不知道祝朝奉听说自己让他两年免征是什么心情,但那些佃户一定是有一丝丝侥幸的。 万一能成呢? 两年免征,佃户们的日子也能宽松宽松。 一边考虑后续细节,一边穿过树林下山。到了山下之时,天色已晚,看见前面一所靠溪客店,前临官道,后傍大溪。数百株垂柳当门,一两树梅花傍屋。 晁盖三人进入客店,里面只有一个小二,小二看见赶忙过来殷勤的搭腔道:“三位客官可是要住店?” 鲍旭看向晁盖,晁盖点头道:“走了一天,人困马乏,先吃点东西再走。” 小二赶紧将三人的马匹牵到后院马棚。再回到客厅时,鲍旭掏出一贯钱,对小二道:“弄些饭菜来,若有多余,便是赏你的。” 小二大喜,道:“客官果然是阔绰人物!我们店中灶火已熄灭,小的这就去生火做饭,炒几个青菜来。店中有自家酿的酒,也给客官搬一坛来。” 鲍旭点头道:“如此甚好。” 店内有几张粗犷的木桌,一些结实的木凳。三人挑了一桌坐下,小二先搬来一坛酒,三个大海碗,端上一盘熟菜,三人边喝边闲谈。 宋时的酒种类繁多,在东京汴梁,各大酒肆,有名的酒有剑南春、女儿红、竹叶青、杏花村、玫瑰露、玉冰烧、绍兴花雕等等。 除了那些大酒坊做的名酒,还有各地乡村野店自家酿的散酒,更是数不胜数。 五谷杂粮酿造的酒由于酒醪中酒精浓度达到20%以后,酵母菌就不再发酵,因此酿造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8%左右。到了南宋时期,二次蒸馏技术传入中国,酒的度数才逐渐提高到了20%以上,酒的颜色才变成了白色,后世常用白酒来代指二次蒸馏的酒。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喝酒都喜欢用大碗的原因,与喝啤酒对瓶吹是一个道理。 晁盖等人现在喝的,就是乡村野店自家酿的散酒,质量更是远远不及大酒坊和官酿。 晁盖以前也曾想过用二次蒸馏技术造白酒赚钱,可只是在梁山上造了几瓮之后,就停止了。原因很简单,卖不出去。 在原本酒的基础上再次蒸馏,十斤只能留下五斤,甚至更少,成本等于提高了一倍多。要想赚钱,你的卖价也必然要是普通酒的两倍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