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水浒_第一百九十章:新华字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新华字典 (第2/3页)

露声色,却暗叹,自己还会贪心了,以为能发现一人才呢,这赵明诚果然还只是书生之见啊。

    一国之都需有山川之险,交通之便,平原之利,遍数华夏,也只有那么几个地方,而临淄地域狭小、交通不便、平原不足,作为一路首府都争不过济南,何况一国之都。

    “第二策,名曰正名!天王已有如此势力,何不称王?并封赏麾下将士,加官进爵以安军心!”

    晁盖笑而不语,不予置评。我都是天王了,还称什么王?封赏麾下将士?还太早了,海外地盘还没打下来呢。

    “第三策,名曰纳才!小人交游广阔,朋友众多,听闻天王仁义之名,皆心向往之,想要来投,又惧无发挥才能之余地,若是有相应的官位以待,我那些朋友一定会欣喜来投!天王也将广收京东两路才子之心,岂不美哉!”

    “你的这些朋友想要做官,那你呢?”

    “我........”

    赵明诚想不到自己的试探之意这么轻易就被天王看穿了。

    “若是赵先生愿意,我这儿倒是有一职位,非先生莫属。”

    简单的交谈,已经让晁盖对赵明诚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确实不是做事的料,做官也只能做个庸官。但如此让他继续做学者。

    “何职?咳咳,我的意思是我的朋友们很想知道是什么职务这么适合他们?”

    “校书局总编。”

    “校书局?难道是校验勘察书籍的部门?”

    赵明诚有点失望,不是一方主官啊?但又一想,这个职位但是跟自己对口,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说起校验书籍,还有谁比得过自己夫妻呢?

    不好,忘了问夫人了!

    “天王容禀,下官此来,除了献计之外,还为寻找拙荆。不知可否让我夫妻一见。”

    赵明诚直接开始口称下官了。

    “你是说你的夫人易安居士?她怎么会在梁山?”

    晁盖诧异道。

    “天王,是这么这么回事!”

    赵明诚把从管家那里听来的情况给晁盖讲述了一遍。

    “竟有此事?我忙于军事,倒是对文院疏于管理了。来人啊,查探一下是否有名为李清照的学子!”

    晁盖命令下去,公孙胜亲自查办,很快就有了结果。

    “原来易安居士化名李易安参加学习,正月十六兵器推演中还曾击败刘慧娘,获得过“兵法第一”的称号。原本以为只是名字相似,想不到竟然真是天下第一女词人易安居士当面。”

    公孙胜向晁盖继续禀报道:“易安居士没有选择去地方当官,而是选择留校担任教习,如今正在学院内给新来学习授课呢。”

    “啊?娘子竟然成了教习?”

    赵明诚又喜又惊。喜的是娘子上山这么久没有抢做压寨夫人,惊的是一女子竟然抛头露面当教习?

    “走,前去一观!”

    晁盖对李清照这位传奇词人也很好奇,便和公孙胜、赵明诚一起赶往梁山文院。赶到李清照正在上课的第七班,她在教授神话课。

    “咦,她不应该去教授语文么?”

    三人爬着窗户向里观瞧,只见里面一玉面俏郎君,穿着一副黄色大褂,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山海经的地图跃然而出,继而叉腰开讲,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听得台下学子心潮彭拜,恨不得立刻去买个香炉炼丹长生........

    “谁在那里?”

    “嗖嗖嗖!”

    三根粉笔精准的透窗而来,晁盖和公孙胜眼明身快,一矮身躲过去了。可怜赵明诚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三根粉笔砸在了脸面,顿时脸上出现了三个白斑。

    “相公?”

    “娘子!”

    “你怎么也?”

    “如今宋庭jianian臣当道,我与蔡京有不共戴天之仇,早就想来投靠天王!”

    夫妻二人相见,自然少不得一番叙旧。

    “难得天王来文院视察,不如就给我们讲一课吧。”

    公孙胜提议道。

    “那好吧,就让学子们都到cao场来,我给大家上一堂时政课。”

    晁盖顺水推舟。

    不久,学院两千五百学子都兴奋的按班级排队,在教习们的带领下,在cao场排成一个个六十人方阵。

    “有位伟人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深以为然......”

    晁盖站在高台,24k的大嗓门可以把声音清晰明了的传入每个学生的耳朵中。简单讲述了一下梁山崛起、发迹、终成燎原之势,席卷中原的过程讲了一下,然后分析当前形势,预言宋庭在内外交困之下,必然崩溃的情形,坚定了大家必胜的信心。

    引得众人阵阵欢呼。

    “天王如此文采,实在不像是个只读过几年几书的乡间保正。现在外面都在传天王乃是山东大儒晁补之的后人,难道是真的?”

    赵明诚奇道。

    “济州晁氏家族皆为汉代御使大夫晁错之后。但是千年传承,晁家分出多支,晁补之乃是宋庭太子少傅晁迥五世孙,仕宦世家。而天王家这一支,一直在郓城乡下,即便有亲,怕也很远了。”

    公孙胜在东溪村住过一段时间,倒是更清楚一些。

    “但是天王如此文才,非诗书传家难以养成,奇哉怪也。”

    “这也许就是天命所归之人具有的特异之处吧。”

    一堂公开课讲完,晁盖做了总结词,希望众位学子好好学习。将来还有广阔的天地,众多的职位等着他们去担当作为。

    “愿为天王效死!”

    士兵中盛行的这句话,被学子们也都学了去。

    晁盖在众学子的欢呼声中走下cao场讲台,将公孙胜、赵明诚、李清照一起叫到了办公室。

    “看到这些学子,我似乎看到了梁山麾下州县蓬勃发展的未来。但是,京东两路人口五百余万,每年却只能挑出两三千学子,你们不觉得太少了吗?”

    一坐下,晁盖就开始感叹。

    “会,会吗?我在国子监读书时,诺大的东京,也不过才三千人国子监学生而已。”

    赵明诚壮着胆子说道。

    晁盖道:“那是宋庭,却不是我心目中的梁山。我的心目中:

    将来,每村要有小学,学制三年,让学生读书识字。

    将来,每镇要有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