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以工代赈 (第1/3页)
以工代赈算不得新发明。 因为大宋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不得不说,大宋虽然战争不行,但是搞经济真的很有一手。 宋朝很早之前便形成了在灾荒之年兴修水利的制度。灾民以工代赈,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国家得到了水利工程,又避免了灾民四处流窜,一举两得。 不同的,也许就是晁盖以工代赈的规模更大,不只兴修水利,他还修路、挖矿、建厂、盖房,花样挺多的。 开封城池分成皇城、内城、外城三层。 外城之外,就是市郊园林和村庄、商贾庄园等等。 东京城皇、内、外三层城墙,巅峰时期容纳一百五十余万人,可谓是寸土寸金,房屋密密麻麻。 “八十万禁军”便驻扎在内城。 所谓“八十万禁军”,按照大宋京城、地方互相牵制平衡的规矩来说,京城禁军也就四十万左右。如今这四十万人一部分跟随徽宗西迁,一部分被梁山吸纳,一部分还在俘虏营修路,已经分崩离析。 梁山大军并没有进城占据禁军的营盘,而是在市郊安营扎寨。这就导致京城内可容纳四十万人的禁军营盘变得空荡荡了。 而这些空荡的营盘就是晁盖准备推倒重建的地方。 设计定好之后,开始施工,15万劳动力: 5万人开始平整场地,木石砖瓦拆下来能用的材料还是蛮多的,留下来用。 2万人在市郊浇筑钢筋水泥预制楼板; 2万人疏通汴河、五丈河挖掘黄河决口带来的泥土; 2万人用黄河泥沙烧制红砖; 2万人协调运输; 2万人规划道路。 先在平地上画出方方正正的边界,按照中轴御街100米,主干大街80米,通行道路60米,街坊道路40米的标准,先把街道用石灰线画出来,形成一个个100米边长的方格,然后再在方格里盖房。 晁盖准备建造的房屋样式也不是古典的中式砖木建筑,而是参考后世客家土楼的砖石、混凝土楼房。 楼高四层,一层作为商业门市,将来对外出租,二、三、四层住人。 楼梯在中间,左右两侧各有12个房间。 24个筒形房间,每个房间宽4米,加上楼梯4米楼道,总长100米。四方合围之后,形成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堡垒。称为方堡。 方堡大门朝南开,一楼门市朝道路一面,路边种上树,将来树荫之下的门市开始可以向外租赁,获取收入。 整个方堡理论上,可以容纳288户人家,按照保甲制度,编为一保,设保长一人,财务一人,民兵数人。 方堡类似于后世的经济适用房,所有权归属官府,住宿房间以100文每月的廉价让百姓租住,一楼门市出租获取的费用归官府所有。 两年不收赋税,所以财政要想其他办法来填补亏空,收房租就是不错的填补手段。 288户人家,近千人生活,吃喝拉撒是个大问题。 4米宽8米长的楼房很难生火做饭,所以在方堡中间位置84*84米的宽阔公共区域,挖了一口井,建造了一座公共食堂、一座可以洗衣服的公共水房。 食堂就像大学食堂一样,由私人承包经营,提供一早、一晚两餐,自负盈亏。 而厕所,则是设置在二楼,在楼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男女厕所。方堡四面,共计8个厕所。 厕所设置在二楼,粪便顺着砖块、水泥垒砌的管道落入粪车中,每天由掏粪工将车推走,换上新车继续。 粪便拉到城外硝田经过处理,二次处理后卖给农户肥田。别人的废物,对另外一些人就是财富啊。 东京城百万人口,以后的土硝产量将会暴涨一大截。再加上日本运来的硫磺,遍布各地的木炭,火药产量将实现自给自足,不用晁盖再从系统里兑换供应军需了。 在晁盖忙着为百姓民生,以工代赈,大兴土木之时,四方捷报频传。 林冲玄武军区猛然发力,豹韬军、神武军、龙骧军、云风军、常胜军将近二十万大军挥师西进,鲸吞云地九州,不到十日,屯兵大同城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得到消息时,暴跳如雷。 “南贼焉敢如此欺我!” 天祚帝大骂不已,女真野奴造反也就罢了。怎么连一向温顺的南人也变得如此凶残?先前夺取燕地七郡的仇还没报,现在连云地九州都要被破?那我老祖抢夺汉人的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