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北方防线 (第2/2页)
/br> 有副将提醒陆登,现在不是长吁短叹的时候,得为了自己身家性命和家中老小,想个办法啊。 “唉,我去家中看看,你们在城头守护吧。” 陆登看了看周围面色不定,眼神游移的将领,还有满脸恐惧的士兵,无奈长叹。 面对动辄屠城灭门的残暴田虎,太原军兵拥有誓死保卫家乡的气概。可面对向来以“爱民”著称的梁山军马,城内军民之心就变得不确定起来。 “我陆登世受皇恩,必不会降。但是为了我一人之清誉,而陷满城二十万百姓于水火,亦非君子之道。难,难,难!” 陆登踉跄下城,向家中而去,自己已经尽力了,城头变幻,随他去吧。 “大人,我来扶你。” 徐徽言快步追上,搀扶步伐不稳的陆登,一路下城而去。 城头众将互相对望一眼,先是疑惑,继而大喜。 “彦猷,你为何不留在城头?” 徐徽言的字便是彦猷,陆登乃是文人,如此称呼一个武将,显然已经将其当成了友人。 “大人之心,小将明白。大人不愿玷污清誉,又不忍城内百姓遭受战火,只能选择避开。若是留在城头,或许还能打开城门得一个献城的功劳,但小将不屑于此,愿随大人退隐。” 徐徽言蹉跎七八年,已经不是年轻气盛的少年郎,对这大宋也没什么念想了,干脆退隐。 “退隐?” 树欲静而风不止,哪儿可能安稳退隐啊。 “难道不是吗?”
徐徽言瞪着真诚的大眼睛问道。 “我......” 陆登是想以死明志,留个忠臣不事二主的好名声,但是这话该怎么说呢。 一路踌躇,回到太原府衙,陆登见到了自己的夫人,还有刚满月的儿子,看着孩子牙牙学语的模样,陆登一时心软,差点不想死了。 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挪开目光,准备到书房去悬梁自尽。 “彦猷,你走吧,我累了。” 陆登想要支开徐徽言。 结果徐徽言死皮赖脸的就是不走。 陆登又不可能真的当着武状元的面解开腰带、甩在房梁,踩上小凳,套上脑袋,伸出舌头...... “彦猷,你这又是何苦呢?” 陆登也明白了,徐徽言死皮赖脸的不走,应该是看出自己寻死之意了。 “大人,你这又是何必呢?” 徐徽言也不装傻了,正色道:“我等已为大宋尽忠,但改朝换代又不是新鲜事,若是不愿投降那梁山,退隐便是,何必殉死呢?” “我当以自己之死,告知世人,何为文人气节!” 陆登严肃道。 “我可听闻,连衍圣公都投降去拜见那晁盖了!” “胡说,断不可能!” 陆登高声打断道。 正在此时,只听东面城门爆发出阵阵欢呼。继而是北门...... “看来是城破了。” “是啊,破了,甚至都赶不及让我自缢。” ...... 太原城破,神武军、苍狼军坐镇雄城。 自此,开封、洛阳、河东、壶关、燕云、直至河套边关的包头连成了一片。 北方重兵云集,局势稳固,报捷文书纷飞京城。 腊月九。 天寒地冻,局势平稳,各方都偃旗息鼓,已待开春。 各方将领留下副将镇守防区,逐渐向东京汴梁城汇集。 各地举荐的元老群集而来,最终,天道教三十三元老中,俗家十一个名额也最终确定下来。 分别是:代表儒家的孔衍圣、孟式心;代表世家的郑居中、王仲山;代表梁山势力的扈离、钟离汉;代表法家的赵鞅;代表商家的祝确;代表兵家的孙问;代表墨家的公输成;代表农家的许由。 三十三元老确定后,晁盖交给他们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讨论举荐出合适的开封城隍人选。 最后经过激烈讨论,终于在七月十四日之前确定了人选,那边是担任开封府尹一年,便升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最后官居枢密副使的包拯包龙图。 包拯逝世于1061年,距今56年,但因为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在京城百姓中有“包青天”之名,京师还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甚至民间小庙有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阎罗转世。 “既然人选已定,那便定于腊月十五进行封神仪式!” 晁盖决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