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抗洪与救灾就不是一件事 (第2/2页)
记正在安排,那部队的领导过来说,首长吩咐了的,不能增加地方人民群众们的负担,已经在这里的城关中学安排了专人做饭,到时间还有一批部队过来换防,这里的这批人就回去吃饭休息。老书记看领导说的不似作假,也不再坚持。小雨淅沥沥还在下,但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一个上午,土墙就垒到了齐胸高。战士们带来的袋子不够,村民就拿出家里往年装稻谷的麻包,把麻包垒在蛇皮袋上面,也能档一阵。村长李佳强临时去对面工业区工厂里调来了几千编织袋,解了燃眉之急。 中午强哥回来的时候,正是这些部队换防的时候。新过来的军人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唱着歌走来。撤防的队伍也是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集合,也唱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歌,和过来的队伍交接。村子的这边,干部和群众都是莫名感动,眼眶红红的。生在和平时期,他们平时能见到军人都难,然而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部队就出现在了他们的前面。来时静悄悄的,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的,甚至连饭都没有吃他们的一口。许多老一辈的人都哽咽出了声,从没有见过这样一心为民的队伍。特别是看到队伍里面那些稚嫩的脸庞,就好像村子里自己家的孩子一般大小,那些平日里不愿下地的年轻小伙子们真有些汗颜。倒是激励他们也像部队里的人一样,涌现出了好几个抗洪积极分子,后来还有好多的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交接完的队伍,一队步行回城关中学休息,一队在河堤继续加固堆土。强哥看着这些队伍雄壮的身姿,也是热血澎湃,想参军入伍,也加入其中。黎大华一句现在参军都要高中学历,初中的都没有队伍要了,就戳破了强哥的勇气。只黎箐箐小姐信心满满地道,她要高考后就报一个国防学科的大学,这样学习参军两不误。黎妈笑着点点她的额头,说她心气儿还蛮高的。黎大魔头回以一声骄哼。 黎大华又问强哥,书店里的情况。强哥说那边地势稍微高一点,书都挪到了相对高一点的地方,应该没事。黎大华又说部队在他们城关中学休息,他们学校不是要推迟开学?强哥也是一问三不知,黎大华感觉自己是对牛弹琴了,遂匆匆结束了谈话。 中午饭是黎妈烧的。因为早上都是人心惶惶,也没有准备什么菜,现在中午了。菜市场早收摊了,也买不到什么菜。一家人就白米饭加点昨天的兰花豆。小鱼干都不在黎妈的菜单上,她一直认为那是千鹤的食物,根本没有想到还可以煎了做菜。直到部队一个领导来家里想接电抽积水,看到一家四口,只一点兰花豆,瞬间眼泪都是花花的。转身出门就带回来几个罐头,有牛rou的,还有带鱼的,午餐rou的,好多,都有5,6罐了。这是他在周围战友们身上能收罗到的全部的储备了,一股脑都倒在黎家的饭桌上,弄得强哥几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况。 的亏黎妈问起,才知道部队上的人还以为黎家条件有限,看到部队来了,倾力来招待他们,自己却连菜都没得吃的。他们很自责,没有好好关心群众。黎妈和家里几人都是哭笑不得,只得一一解释,队伍上的人也明白了原因,但还是把这些罐头都留在了黎家。 下午开始,部队上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黎大华知道,这是洪峰要通过的消息到了。听他们讲,还有一大批人守在东边的大河河堤上,那里才是这次洪水的决战场地。河堤上战士和乡亲们日夜都不得离人,每一个5米或是10米的距离,就有一个人在上面观察。 傍晚时分,土墙已经垒砌成了一条宽近5米,高有一米多高的厚实城墙,上面都可以走人了,电灯也拉了上去,一个接着一个的灯亮起,在夜色下,还蛮有些年节时候的热闹。中午的这批部队要换防回城关中学了,新来的一批人黎大华也不认识。因为他们这些人走的时候都是浑身泥浆,可一来又恢复得整洁干净了,你根本看不出他上午来过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