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章 满纸浩气镇儒斋 (第2/3页)
左水东谦虚回道:“两位谬赞……” 说话之时,他眼光一瞥,发现汇文居然站到了空悟小和尚的身边。 左水东不明所以,遂看向了石、班二人。 石良、班鹰面面相觑,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二人并肩站立,行动一致,对着左水东躬身行礼…… 石良垂首道:“我俩说错了话,请水东兄弟勿怪。” 左水东被这二人搞的更加迷惑,他一脸懵懂道:“二位何故如此?” 于是,石良就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地述说了一遍。 左水东听完,哈哈一笑道:“二位多虑了,我左水东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 言罢,左水东向汇文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汇文跟空悟说了两句,遂不情不愿地走到了三人身前。 左水东笑道:“好了,事情我都知道了。你有心了,我谢谢你。” 汇文刚要说话,左水东抢道:“什么都别说了,都过去了,咱们一起等待评判结果吧。” “哦。”汇文乖乖应了一声,也不在纠缠此事。 书法既是一首无言的诗,又是一首无声的曲。 书法不单单只看字写得有多好,这书写的内容也十分重要。字形、字意与内容、内涵缺一不可。 全乙所书写的这幅字,内容上是引用了儒门先贤名篇。其“书”,笔势雄健、造妙入微。从字形、字意上来看,实属上佳之作。 而左水东书写的这幅字,就要普通了很多——中规中矩一点也不出彩。 如果是在凡俗世界,左水东肯定是输了。 但是,修真世界可不比凡俗,修真大能们看待问题可要复杂的许多。 他们会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追寻心中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意”;一种合乎自然的“道”;一种返璞归真的“真”;也有可能就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感觉…… 左水东的这幅书法作品,虽然字很普通,但是内容却是应时、应景、应物,同时又体现了对斋主周燊么的敬意。 在场众人先不谈,只说周燊么,他肯定是喜欢左水东这幅作品的,但是他今天不是仲裁,喜欢也只能放在心中了。 在今天这种场合,综合客观地看待两幅作品,是各有千秋,五五开,就端看裁判们的喜好了。 周燊么心中暗道:“这字要是能再好上两分就稳赢了,现下还真不好说啊……” 无奈一笑,周燊么遂看向三位仲裁,他伸手作请道:“三位尊客,请作判。” 堂中一片寂静,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三位主裁的身上。 定淮、苦敛、封在河默不作声,似乎都在权衡着什么…… 定淮自持身份尊贵,已打定主意最后一个评判。 苦敛则是不想抢着第一个开口,他有心想让封在河先说,故而一直沉默。 封在河却与这二人不同,他正盯着左水东的作品,心中不断地复吟着这首小词。 默念了几遍,封在河稍有不悦。 他暗忖道:“‘真’字代表了道门,‘嗔’字代表了佛门,‘慎’字代表了儒门,这个‘直’字代表的是剑修吗?如果是,那为何排在最末?” 一念至此,封在河欲讨要一个说法…… 他刚要开口质问,这时,苦敛的传音飘来,“一个小小筑基无意冒犯封施主,还请高抬贵手,勿要为难这个小辈了。” 见苦敛开口求情,封在河遂打消了质问之念,便在此时,他忽然想起了一些事情…… 压着性子,抛开这个“直”字的影响,他中肯地评价道:“小说门的更好一些。” 封在河这边刚刚评判完毕,苦敛双手合十,紧随其后道:“老僧与封施主所想一致,小说门的作品更好。” 一般情况下,三人作评判之时,为免参赛者过于难堪,前两人都会各选一方来支持,然后将这最后的决定权交给第三人来作出。 尤其是今天,三名裁判之中,两个来自外域,另一个则是本地巨头,北极阁的代表。 按常理,苦敛与封在河应各支持一方,最后将这“难题”交给定淮来作,这样所有人的面子都能顾及到,是最为妥当之举。 没承想,这两个外域之人,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定下了结果,有些反客为主的味道,这就让定淮有此尴尬了。 定淮不关心结果,他只在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