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学生还配助理? (第2/2页)
> 李定安下意识的把碗拿了起来,刚一上手,他又顿了顿。 还是釉上彩? 简而言之,就是先高温烧一遍,使泥胎定形、成釉,出窑后再在釉胎上做画、上彩,然后再次入炉,低温固化颜料。 一般的青花都只烧一遍,所以叫釉下彩,也有入炉两次的,叫“青花加彩瓷”,一般都是在青花釉上面再加其它颜色。 像这种先烧原釉,再在釉面上加青花的很少见,但也算不上珍贵。 因为从工艺的角度来说,完全多此一举。 这就更加奇怪了? 所以,李定安看的格外认真,也格外的仔细,不但看,还使劲的摸。而越摸,他就越觉得不对劲:太硌手了! 釉上彩也注重立体感,有的时候为求生动,上色的时候会特意加稠颜料,使图案凸出釉面,但这摆明不止是“稠”,感觉更像是“堆积”出来的? 再仔细感受,感觉和这段时间研究的那批蒙古瓷有点像,都像是浮雕瓷,不过区别也很大:蒙古瓷是“刻”,而这只瓷碗感觉像是“堆”。 除此外,这只碗用的是普通的颜料,蒙古瓷用的则是珐琅彩…… 嗯,不对……普通颜料哪有这么亮? 不但亮,照着灯光的时候,上面的花纹还有一种“亮晶晶”的感觉,就像女士常有的那种唇彩,闪闪发光。 有点像珍珠的色泽…… 嗯,珍珠? 好像清代宫廷御瓷当中,确实有一种瓷器用的是珍珠调色。不过据史料记载,早在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一把火给烧光了。 不但烧光了东西,连技法也失传了,所以后世想仿都仿不出来…… 嘿哟……我去…… 想到这里,他猝然一愣,猛的把碗举了起来。 没错,就是闪闪发光…… 就是珍珠粉调彩…… 又捡漏了? 没一丝犹豫,李定安打开了系统,一刹那,被那一长串的零给震的心尖儿发颤。
再一看具体信息,眼中流露出几丝迷醉和狂热,更多的则是自豪。 看吧……既便没用系统,哥们这眼力是不是也没拉胯? 再看底下的备注,李定安竟然有些心荡神摇。 稀世之珍! 捡到熹平石经的时候,都没出现过这四个字…… 舒静好又好奇的凑了过来:“这只碗怎么了?” “哦……”他吐了口气,定了定心神,“比较少见,伱也看看!” 她下意识的接到了手里,仔仔细细的瞅了瞅:“嗯,釉上彩?” 李定安点点头:“还有呢?” “嗯……还有?” 舒静好睁了睁眼睛,“感觉和这段时间研究的……稍有点像?” 这段时间研究的……那不是蒙古瓷吗? 高胜东眼睛一亮:“我也看看?” 舒静好递给了他。 盯着看了几眼,高胜东又陡然一叹:“噢……这是浮雕瓷,应该仿的是浮雕青花,但仿的不伦不类:一般的浮雕青花是‘刻’,蒙古瓷也是刻,但小舒你看,这只碗上的花纹并不是刻出来的,而是堆上去,贴上去的…… 还有这色,也不是纯正的颜料,绝对是加了化工原料,所以才会这么亮……” 舒静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李定安则是暗暗叹气:高胜东又打眼了? 果然,真要那么多人认识,哪能轮的到自己? 这玩意也就更不可能被系统评定为“稀世之珍”…… 看了几眼,高胜东也放下了碗。 到了这里,屋子里的东西基本上算是看完了,李定安大致算了一下: 虽然没看,但那幅周臣的《秋山劲松》大概率是真迹,只这一件,估计就应该在一千五万左右。还有两幅“民国四任”和萧俊贤、金城等人的作品,每幅价值也在百万以上。 除此外,还有几幅名家之作,所以只是画,差不多就是两千多万。 杂器中没什么精品,林林总总三十四件,估计千万就能顶到头。 剩下的则是瓷器,有两只宋代的瓷窑、几件明清时期的定窑,还有那两件晚清粉彩,大致都在一两百万左右。再加上七七八八的一些,差不多又是两千多万。 这么一算,大致价值应该在六千万左右。当然,这其中不算最后看过的那两只碗,也没算王翚的画。 所以,只要郑总不异想天开的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是几亿,这一屋子的东西,李定安今天要定了。 再算算卡里的钱,足足一亿五千多万,应该是够了…… 正算着账,郑总领着两拨客人也来了这边,但看样子并非是看瓷器,反倒像是专程来找他们的。 “高老师……哦,李老板,看的怎么样?” 高胜东轻轻一点头:“还行!” “还行就行……”郑总点点头,“李老师是第一次,但高老师、金教授、贺总、肖总都不是第一次了,该看的早都看过。所以,几位要是没意见,咱们就……谈价格?” 不得不说,这位郑总还是很会做生意的,竟然想搞个现场拍卖。 李定安微微一点头,高胜东便说:“可以!” “好……这边请!” 几人出了收藏室,来到了之前的客厅。然后郑总居中,又做了一番介绍。 原来之前的那四位是两拔客人:五十多岁的男子和司机是一拨,自称是河北某学院的教授,但看架势,应该是领导。 一男一女是一拨,但是女人主事,自称做点文玩小生意。 轮到高胜东,只说是老师,又着重介绍了李定安。 这个时候,这两拨客人才明白:合着买主不是这位带眼睛的,而是那位看着还像是学生的年轻人。 再问,真就是学生,正在读研究生,但没说在哪读。 再一细问,旁边长的像明星似的女孩竟然不是女朋友,而是助理? 真的,四位客人瞪起了八只眼珠。 第一次听说,学生还配助理的? 涨见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