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_第233章 剩下的都不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 剩下的都不对 (第3/3页)

说话呀?

    老葛正急不可耐,李定安“吁”的吐了一口气,目光在男人和女人的脸上来回转了好几圈,最后才悠悠的问:“这东西是从国外弄回来的吧?”

    “嘿,可以啊?”

    男人一声惊呼,眼睛都瞪大了一圈,“有点东西?”

    何止是有点,东西多了去了……

    女人眼睛“唰”的亮了一下,双眼皮轻轻的抬了抬,若有所思的盯着李定安,好像在问:你怎么知道?

    李定安稍一顿,又指了指书:“再冒昧的问一下:你们之前肯定去过其它地方鉴定过,能不能说一下结论?以及,为什么又来了这里?”

    要说这两位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能值多少钱,几乎不可能。

    不信?

    就正排队的这些藏友,或是江灵雨直播间里的粉丝,随便拉过来一位让他看看这上面的印章……一枚不认识,难道全都不认识?

    所以说就挺奇怪:为什么不去孤本、善本珍藏最多,鉴定也最为权威的故宫或是国博?

    肯定没去,不然自己早听说了。

    再退一步,京城的古籍研究机构一大把,哪个不比展览会权威?

    “不是,你看东西就看东西,怎么尽……”

    应该是想说“怎么尽东扯西扯”,但话还没说完,旁边传来“哼”的一声,像是被攥住了脖子,男人的声音戛然而止。

    女人笑了笑,眼角浮出几道细细的纹路,但风情依旧:“不瞒李老师,我认识您!”

    看吧,就猜是冲自个来的,可能是登记的人一看,鉴定物品为古籍,就先安排给了老葛。

    不过殊途同归,终究还是落到了自己手里。

    至于之前的鉴定结果……可能是怕自己会有顾虑,女人摆明不愿意说。

    算了,不说就不说吧,自己也只是随口一问……

    “好,言归正传!”

    李定安点点头,手指划过手抄本的封面:“纸没问题,檀木特净宣,而且是宋代造纸名家潘谷所制的‘澄心堂雪花笺’……”

    一听“澄心堂”,葛教授眼睛一突,腰弯成了九十度,恨不得一头栽到书里头。

    这是宋代皇室御供,至于有多好……技法没有失传前,两宋皇帝全都用的是这种纸。

    好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贵:宋代名家,包括苏、黄、米、蔡、宋四家,每有精品传世之时,才会用澄心堂纸书写。

    苏轼、欧阳修、蔡襄、梅尧臣等名家甚至专为这纸写过诗,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偶得一方澄心堂纸,直呼“此纸不敢书”。

    不夸张,哪怕一个字都不写,十六开这么大一张,就能拍个万儿八千……

    听到纸对,还是“澄心堂”雪花笺,男人的脸上浮出了喜色,女人依旧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墨也对!”

    李定安随意一翻,书页上出现密密麻麻的正楷小字:“同样是潘谷所制的八松烟……”

    老葛倒吸了一口气,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潘谷的纸是御贡之物,但他的墨却上升到了御藏的程度,就从宋徽宗开始,专门建了一座阁楼,用来收藏八松烟。

    他死后,就轮到赵构……这两位的作品全都用的是这种墨,以及澄心堂纸。

    同样的,宋代好多名家为潘谷的八松烟写过诗词,写最多的就是苏轼,整整六首。

    流传下来的倒是极多,但绝大多数都在国外,比如美国国立博物馆就有一百零八锭,绘的是水浒一百零八将的戏剧脸谱……

    听到墨对,女人依旧无动于衷,男人却更轻松了:懒洋洋的往后一靠,浑身上下都透着得意:“还有呢?”

    “这几方印鉴也对!”

    李定安又指了指《天禄琳琅》,以及乾隆的两枚印章,“包括后副页的《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也对……”

    印章竟然也是对的?

    女人终于有了点反应,轻轻的点了一下头。男人则笑的更开心了,但嘴刚咧开,李定安话锋一转:“但是……”

    但是……怎么还有但是?

    男人愣了一下,纯粹是本能的反应:“什么?”

    稍一顿,李定安语气悠然:“其他的都不对!”

    其他的都不对……意思就是这书有问题?

    男人彻底呆住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但随即,脸就以rou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

    女人也怔了一下,茫然了好几秒:“李老师,哪不对?”

    摆明就没好好听。

    李定安吐了一口气:“是剩下的都不对!”

    “怎么可能?”

    男人“腾”一下就站了起来,像是被人迎面砸了一拳,五官扭成了一堆,“我们去好多地方鉴定过,都说没问题……”

    看吧,问题来了!

    但之前问,你又不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