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继母情深 (第1/2页)
每到清明节,子孙要去上坟,上香烧纸,摆供品。殡葬改革后,坟头平了,一些人就在十字路口烧纸,祭奠先人。我虽然不信鬼神,但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已故父母的纪念。母亲去世四十年了,每想起她的博爱、善良、刚强、贤惠,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每想到她命运多舛,受苦、受罪、受累,孤独、凄楚,哀伤,我就热泪泉涌不能自制。往事久久缭绕在脑际。 (一)新寡哭坟 我六岁丧父,每逢鬼节,母亲领着我去上坟。天不亮就起床上路,冬天田野上空旷无人,只有枯树荒草,偶尔听到乌鸦的叫声,吓得我毛骨悚然,腿肚子转筋,额头上沁出冷汗。 到了自家的坟地,祭奠完毕,母亲一屁股坐在父亲的坟头上就放声大哭,眼泪滴湿了衣襟,滴湿了脸前的一片土地,她用手抓着坟头的土,恨不能把父亲从棺材里刨出,唤醒。她声嘶力竭地哭诉:“孩子他爹呀,你是我知甘知苦的人,你是我的天,天塌了;你是我的靠山,山倒了。撇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呀,七个孩子三个闺女没有成年,两个闺女年幼,孩子成了没爹的孤儿,谁来可怜知冷知暖的人呀,你怎么不把我也带走啊?”凄厉的哭声在荒野上空回荡。我用小手给她擦擦眼泪,拽她的胳膊,一次次地劝慰。她哭得昏天黑地,我也大声地哭喊:“别哭了,你哭死了谁管我呀?” 母亲恍惚中听到我的哭喊,她猛地省悟过来,哭声渐渐弱下来。随后我把她慢慢扶起来,娘俩一脚深一脚浅无力地走在土坷垃地里。回到家的时候,天已中午,母亲一头倒在床上,再无一点力气。每次上坟,哥哥jiejie们要去,母亲不让,怕他们耽误工作,耽误学习,更怕他们悲伤,影响健康。一切苦难她都独自承担,一个寡妇撑起一个家难呀! (二)小家碧玉 姥爷姓张,家境贫寒,家有几亩薄地,三间土房.他行大,弟兄姊妹众多。姥爷在一家粮店当炊事员,手艺很好,挣钱不多。那时做饭的是下等人,不象现在,名厨高薪。姥爷因为家穷三十六岁才结婚,婚后五年才生育一双儿女。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从七八岁就帮大人干活,下地拔草,拣麦穗,拾高粱,推碾子,推磨。十来岁学做饭,她父亲一旁讲解、示范,她悟性好,一看就会。 姥爷家与王裁缝毗邻,王大婶制作各种服装,她家就是制衣作坊兼服装店。母亲经常到她家玩,饶有兴趣地看她裁剪缝做衣服。有一天她对裁缝说:“大婶,你教我做衣服吧。我娘眼神不好,成天为一家人做衣服发愁。”裁缝大婶看这孩子懂事又勤快,就答应了她的恳求。母亲开始在裁缝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擦桌子,扫地,端茶,倒水,锁纽扣眼,钉纽扣。大婶把裁剪要领、缝纫技巧教给她。心灵手巧的小姑娘,不到两个月就能用一把剪子,一把尺子,大小型号的几根针,粗细不等的各色线,裁制各种衣服,没有机器,正宗手工。 自从母亲学会裁缝,一家人的衣服鞋袜,全是她做,那时候的袜子是白粗布缝制成的。她也喜欢绣花,收集各种花鸟鱼虫的图案,绣出的花鸟样样鲜活。街坊邻居的姑娘出嫁,常请她帮忙做嫁妆。她婶母去世早,她给堂妹、堂弟做衣服。她舅舅家里穷,娶不起媳妇,她四舅五舅的衣服也靠她做。母亲一年要做几十双鞋。她纳的鞋底密实,硬壳,鞋样子做得好看,穿着舒适。她一年四季缝缝补补要做几十件衣服。每到冬天她手指头肚上裂开口子流着血。她没有怨言,觉得别人都需要帮助。她没有诉苦,觉得自己辛苦能解决别人的困难。 女伴们让她帮忙干点针线活,她有求必应。有一年冬天,一位邻居的女儿,婆婆让她给公公做一件羊皮袍子。她不会做,也不敢说,实在憋得没办法。她跟婆婆说,想回娘家住一天。下午,她偷偷拿着羊皮和布料回到娘家,找我母亲救急。 做一件皮袍子一般裁缝要两天时间。皮子比布料厚,比布料硬,很难缝制,罩的面料多是绸缎,绸缎做衣服先要上浆,然后裁剪,缝制,熨烫平整,工序多,工艺要求高。 母亲熬了一个通宵,不顾得歇息片刻,不顾得喝口水,飞针走线,次日一早赶制出皮袍子,母亲的眼睛熬红了,眼圈变黑了,一脸疲惫。邻居女儿十分感激,她说:“婆婆让我做皮袍子,是找茬为难我,丈夫对我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