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船厂 (第1/2页)
七一过,春节就算是结束了。 苏城首先带着老五参观工厂,并给他稍作讲解。在苏城的印象里,表舅家的老五是机灵的代表,小的时候,就懂得带粮食到隔壁村子换高粱,用高粱换酒,用酒换回粮食……每折腾一次,就能赚个三瓜两枣的当零食。 如此想来,他能长出一身盘根错节的肌rou,或许也是机灵出来的。没有多吃多占的本事,也弄不来养rou的粮食吧。 老五听的很认真,偶尔遇到重复的事儿,也懂得举一反三,让苏城顿时放心不少。说起来,既然苏城能考入北大,作为表弟的老五自然没理由愚笨,双方的命运差距,只能归结于教育的不同。 将大华实业、济南动力机厂和油井全看了一遍,苏城才问老五:“你现在还想开豆腐厂吗?” 老五摇的脖骨咔嚓咔嚓的响。 苏城颔首道:“那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是做工人,以你的身板,做个好工人很容易,熟悉了情况之后,我再提拔你在城里安营扎寨,养家糊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应该也是表舅希望的。第二,你学做生意,到时候给我帮忙。若是做的好,我再借本钱给你,让你自己开厂。不过,生意场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能不能做起来,能做多大,我是无法保证的。” “我能不能做一段时间的工人,赚点钱.再学做生意?” 苏城心想:能说出这个话,还真是做生意的料。 他就摇摇头,道:“你要做生意,那就不用做工人了。刚开始跟着人学,也有钱赚。” 老五扭捏的说:“表哥.学徒是不是钱少?” 苏城乐了,道:“你还打问的清楚,不少你的,薪水和普通工人一样。没问题的话,明天开始到销售部上班,先和我去青|岛走一遭,看看那边的船厂情况。” “哦。”老五有心要问户口的事,最后却没吭声.暗想:办城市户口太难了.先不麻烦表哥了。攒几年钱.说不定能凑三千块,回家想办法买个户口。 苏城自去打电话了。 他对老五其实寄予厚望,这是他带出家乡的第一个外戚,若是成功,以后还可以带更多的乡人出来。后世的中国有温州帮,有浙商帮,同样可以有一个荆山帮。乡人知根知底,不需要太深的交情,就能做到互相帮扶.是扩大实力和打基础的最好方式。 苏城并不准备建立一个家族企业,也不准备让老五等人在自己的企业内长期工作。他只是想要扶持一批不同类型的荆山人企业,组成企业联合体,来对抗未来的激烈竞争。 这些企业,将会像现在的配件厂一样,围绕在苏城周围,互相壮大的同时,也互相支持。所不同的是,配件厂是以工厂为中心′而荆山帮是以人为中心。 将老五安顿好,苏城就往三车间去了。 隔着老远,即能听到里面的各种机械噪音。 苏城有些亲切的深呼吸了一次。三车间集中了全厂最好的设备,专门用来生产一些高端精密零件。由于国内设备投资普遍不足的缘故,他们已经开始承接一些大型企业的零件。 这是利润丰厚,而且利国利民的事情。很多大型国企,往往就是因为某几种零件不过关,而暂停了生产或研制。大华实业给他们补上了短板,大家都不介意一点小小的加工费。 至于刘秋这样的研究员,直接就住在了大华实业,过年也只休息了两天,就迫不及待的到车间来摸机器。 “大家过的怎么样!”苏城进到单独的玻璃房间里,就高声问候起来。 “不错。” “还好。” “忙着呢。” 各种声音交错,把车间的噪音也压低了一些。 苏城绕着圈儿,随意的看了一群技术宅的工作,然后来到刘秋跟前。 现在,最快出成绩的,一定是190柴油机的改造了。当然,虽然只是已有柴油机的改型,工作量仍然不小,在苏城的记忆里,中石油接手济南动力机厂以后,用了两年时间,才推出第一款船用柴油机,那个时候,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国外柴油机厂,像是飞蝗一样,扫遍了中国沿海地区,用技术水平很一般的柴油机,竖立了一堆价值不菲的品牌。 苏城站到刘秋身后,就见图纸上已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字。 让他略显惊讶的是,刘秋用的竟然全是经验公式。 通常来说,诸如有限元计算一类的大杀器,是现代机械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无数的牛人,就是靠着改进一点点有限元,然后做学霸许多年。 不用这些现代化的计算方式,论文都不好意思发表。 相比之下,经验公式则是老旧的古董,有很多情况下,甚至没有形成理论,而是以实验数据来做基础。 苏城作为一个纯正的学院生,从上学开始,就将有限元分析等算法,当作金科玉律,如今看刘秋的做法,简直不可思议。 “进度如何?”苏城俯身问。 “快整完了。”刘秋抬了一下头,将最后几个数字写完,然后拿出一叠稿纸,道:“我准备把冷却方式改成海水冷却,这样比较经济,他部分都差不多了。” “我看看。”苏城其实就是想看,他只用经验公式,怎么完成这个复杂的机械设计的。 事实往往是悲哀的。 刘秋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这是纯粹的经验丰富的成果。其中许多计算公式,明显是不完整的.偏偏结果都是能对上的,严丝合缝,与计算机算的相差无几。 苏城心想:把刘秋这样的人拿到世界博览会去,放在玻璃箱中,也算是一个展品了。 刘秋将手上的一个超长式.用两分钟时间算完,问道:“苏董,有人要我们的船用柴油机吗?” “海关那边已经预定了。我明天就去青|岛,用钱砸,也能砸出一堆船来,你们放心好了。”苏城主要是对其他研究员说的。 刘秋这种毛头中年人,说啥都是闲的。 黎涣祥抬了一下眼皮,就做自己的事去了.他对柴油机的兴趣一般.仍然专注于石油机械。 刘秋“唔”了一声.低下头继续算公式。 苏城咳嗽了一声,道:“刘秋,你和我一起去。” “销售的事,我去做什么?” “解决技术方面的事。” “浪费时间,几个地方小船厂,能有什么技术问题。”刘秋“哼”了一声。 苏城想了一下,换过策略,道:“你是不是不懂船舶?不懂没关系,懂船用柴油机也行……” 就算是头发乱蓬蓬的男人.也不能被说不行。刘秋呼啦一声站起来,说:“但凡是柴油机有关的事,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你别激将……” “去还是不去?” 刘秋瞪了半天眼,说:“去。“翌日。 一行人开了两辆车,直往青|岛而去。 苏城坐一辆车,其他人坐另一辆车。 到了海边,就能见到林立的船厂。 他们顺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沿着海边一直往前开.每隔几百米,就能看见一家正在建造小船的工厂。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同时制造一艘或两艘小船。 霍昌已经来探过一次口风了,把车停在了一家造船厂的简陋土场上,就走了下来。 苏城仰起头,就见这家船厂的名字大气的厉害,名为“靖海”船厂。不过,船台上修造的船,充其量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吨,靖海是不可能了,近海是一定的。 霍昌低声给个人介绍说:“现在上|海的国有造船厂最大。山|东境内的造船厂普遍偏小,经营状况也比不上两广地区的小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