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_第一百章 试图劫狱,朱标解围(求收藏,求月票,求追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试图劫狱,朱标解围(求收藏,求月票,求追订!!!) (第1/2页)

    第101章试图劫狱,朱标解围

    皇宫。

    朱标匆匆而来,半路之中已得到消息,国子学的人竟把监牢给围了。

    心中担忧,脚步更加加快。

    到了书房门口,正好朱棣也赶了过来。

    两人一起进去书房。

    朱元璋一脸黑沉。

    朱元璋沉着脸道:“你们都来了,咱是不是对国子学太好了,让他们如此放肆。”

    “父皇息怒,国子学的情况儿臣已经了解清楚。”

    还好一大早吴沉和苏伯衡来太子府,不然朱标都无法解释清楚。

    朱标继续道:“父皇还记得张师给儿臣的一份手稿吗?”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思索了一会,点头道:“这又跟这次国子学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父皇,那份手稿儿臣当时也没有想明白,便让吴沉和苏伯衡等人一起解惑。”朱标继续道:“却没想到,手稿在国子学中掀起了滔巨浪。”

    朱元璋认真的听了起来。

    刚刚毛骧过来汇报,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朱元璋也在闷气中,现在听到原来是因为张丰的那份手稿,顿时好奇了起来。

    朱元璋问道:“这手稿中写了啥,咱也忘记了,怎么就在国子学中引起这么大的事情?”

    朱标回答道:“父皇,手稿上写的乃是‘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另还有几行不大的字体标明,写着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既是知;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地万物为一体,求下无治不可得。”

    朱标把手稿上的内容背诵了出来。

    朱棣当时也看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可是这些东西在苏伯衡等人看来却是不一样。

    他们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基本大半辈子都没有走出程朱理学的范畴,陡然间听到这些,脑袋中立即就有两个人不断的斗争。

    朱标跟着又解释了起来,苏伯衡等人受到这篇手稿的影响,几乎到了魔怔的地步。

    “这些内容威力这么大……”朱元璋没想到国子学竟是因为张丰的一篇手稿,现在居然围了监牢,又问道:“那他们怎么知道张师在青龙街监牢?”

    朱标道:“父皇,可还记得蕲春候康铎?”

    “康铎,是他。”朱元璋这会想了起来,张丰就是因为康铎和吴良入狱的,“好子,留在京师一点都不安分了。”

    “咱还记得,当初张师给吴良和康铎算过,吴良走了,康铎这才急了,难怪会找到青龙街监牢。”

    朱标提到康铎,立即就让朱元璋想到帘时张丰的案卷。

    朱棣看了大哥一眼,知道这时候该为国子学的人求情了,站出来道:“父皇,国子学的学子也是为了学习想向张师请教,这才冲动鲁莽。”

    朱标道:“是的,父皇,今日事情请让儿臣来处理。”

    两兄弟都知道,这事情要是交给毛骧,那帮国子学的人估计不好过,只有自己把这事情接过来。

    “好,那这事情就交给你们,下午咱便到监牢去向张师请教这个问题,若是还有人在那围着,可就要下令清场了。”

    朱元璋点头道,把事情交给朱标和朱棣。

    两人这才领命出来。

    时间不多,得赶紧去监牢,让众人离开。

    朱标立即让人去把吴沉、苏伯衡、宋讷等人喊来。

    ……

    毛骧带人来到监牢前。

    方孝孺一步不退。

    一群国子学的人手勾着手,连成一排,开始往监牢大门而去。

    有人带头喊了一句:“我自横刀向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大堆人跟着大喊起来。

    接着又有人喊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声音浩荡,甚至一个个都带有赴死决心。

    张丰在牢房中刚洗完脸吃完早餐,就听到外面似乎有声音。

    “嗯?”张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不是我写的诗吗?”

    隐隐约约听到了两句,正是自己写的诗,好像喊的人还不止一个。

    朱樉刚醒,迷迷糊糊,问道:“张师,怎么一大早有人在读你的诗,我们这是在哪?”

    听声音还很整齐。

    张丰喊了徐牢头进来,问道:“外头什么情况,狱卒们都在读我的诗?”

    徐牢头挠了挠头,这下可要瞒不住了。

    “这……张师,外面……”

    徐牢头话还没完,外面有响起了一阵声音。

    “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以我血荐轩辕……”

    有人带头,后面就有一大堆人呐喊。

    张丰异样的看着徐牢头,道:“怎么回事?”

    徐牢头深呼吸一口气,道:“张师,外面一大堆国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