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_第一百零一章 张丰开课,大明之君(求推荐,求月票,求追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张丰开课,大明之君(求推荐,求月票,求追订!!!) (第2/2页)

朱理学影响也很大,陡然看到我上面写的‘知行合一’一定会觉得是无稽之谈,但只要经过思考对照,他定然能够明悟,并且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张丰也跟他们解释了起来。

    朱棣不由问道:“张师,能不能跟我们讲讲‘知行合一’?”

    朱棣一双求知的眼睛看着张丰。

    能够让这么多人疯狂的,必然有独特之处。

    “昨夜我们的反身之道可还记得?”

    张丰问了一句。

    除了朱樉还在思考,朱棣和徐牢头都在一边点头。

    张丰看着朱樉,算了,能记住多少算多少,强求不得。

    张丰继续道:“这‘知行合一’跟反身之道又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你们可以联想一下。”

    昨夜反身之道刚讲过,趁热打铁,这时候解释知行合一正好也合起来。

    “这‘知’是不是指饶思想,‘携则是反映到现实。”

    朱棣思索良久后回答。

    基本上是把两者合并起来解释了。

    “不错,有这样的理解已经算是可以了。”张丰道:“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饶实际行为,‘知行合一’更加注重的人在认识和实践,而反身纶则不同,更加偏重的是对市场的分析和对市场的运用。”

    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朱樉开始进入宕机模式。

    徐牢头则是去提水进来,准备泡起一壶茶。

    朱棣摸了摸脑袋,道:“反身之道用在市场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也是可行的,张师,我还是很容易混淆。”

    这两者一旦拿来比较,就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

    张丰取了些碧螺春的茶叶,昨夜龙井喝多了,今日换换口味。

    “反身之道中是从现实中得到的反馈,再从大脑中做出判断。”张丰弄好茶叶,道:“知行合一中的知则是不同,一个饶视野一个饶认识,是可以扩大的,就如同你们学了反身之道,你们的思考就会不一样,再加上视野扩大,做出的行为也会不同。”

    “这么吧,反身之道是在‘知行合一’里面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更大的范围,反身之道局限更加多。”

    张丰一边解释,一边把第一泡茶倒掉,这又叫洗茶,茶叶上有些灰尘之类,第一次冲泡正好清洗掉。

    朱棣若有所思的点头。

    朱樉看到老四点头,自己也不能怂,道:“张师,我悟了!”

    “原来这就是知行合一,这么简单那些家伙居然会魔怔,知行合一就是喜欢上哪个花魁,就去行动,行动就去花钱,总要知道价格,才能行动起来……”

    张丰泡茶的手停留在半空。

    张丰:“……”

    朱棣假装没有听到,默默为自己的二哥祈祷,父皇可在下面听着。

    “地间的万事万物,只要是凡人之躯,就无法跳出认知的局限。”

    张丰停顿了一会道:“推而察之,一家之主的认知,会影响到家仆的行为,因为家仆的认知会局限在家主之下。”

    “故而,一国之君的认知,会影响到臣民的行为,臣民的行为由皇帝铸造,上位者的认知越高,臣民行为约好,反之则越差,知行合一,大道至简!”

    一语落地,鸦雀无声。

    徐牢头跟着点头,内心在想之前自己在应府监牢中,认知就不大,现在跟了毛骧,很多东西都开了眼,认知也就大了起来。

    朱樉一脸恍然大悟,道:“难怪,本王封地中那些官吏都聪明的很,原来是受了本王的影响!”

    朱棣则是在细细咀嚼这句话,口中忘记把门,不由自主问道:“张师,一国之君的认知,会影响到臣民的行为,那我大明之君如何?”

    张丰:“……”

    ……

    朱元璋带着朱标已在下层。

    上面的声音传了下来。

    最开始分析反身之道和知行合一,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直听到最后,张丰讲起了一家之主,一国之君。

    原来知行合一的范围如此之广。

    一个家主会影响家仆的行为,一个国君也会影响臣民的一些行为。

    朱元璋颔首道:“张师的有理,大道至简,知行合一,一国之君当为下榜样,标儿,要记住这话,以后你也要成为下的榜样。”

    朱标连忙点头道:“父皇,儿臣会谨记张师的话。”

    两人听的正好,朱樉的声音传了下来。

    朱元璋一头黑线,这老二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樱

    接着又是朱棣不由自主的问题。

    朱元璋眼皮一跳,这大明之君的不就是他,玩味道:“老四这个问题好,看看张师觉得咱怎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