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战后 (第1/2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随着新会之战落幕,杨彦迪带着明军退至海边,在水师的接应下撤回琼州。 而王永誉在探察到明军登船撤离的消息后,率领大军回转广州。 就在新会之战爆发前两日,杨彦迪擅自率领北军出击的消息传回东宁。 陈绳武表现的很愤怒,当着众官的面怒吼道: “这个杨彦迪贼性不改!此战不论胜败必须施以严惩,不然人人学他那还了得?” 众官闻言都点头赞同。 高坐上首的郑克臧心中也是有些愤怒的,他的愤怒一方面是因为杨彦迪的擅自行事,一方面是因为杨彦迪打乱了他的计划。 按照他的想法,对伪清沿海进行sao扰侵袭,伺机掳掠人口,击毁海防,确保伪清无法发展水师即可。 只要确保对方无法组建有威胁的水师,自己独霸南中国海,徐徐发展,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大举登陆进攻,收复失地。 但他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自从在泉州府裘武率军打赢了追击的绿营后,朝堂上便出现了要求反攻登陆的声音。 借着杨彦迪这次擅自行动,正好也让激进派的官员们看清形式,只是希望别把北军给葬送了,那他杨彦迪真的是百死莫赎。 在郑克臧的观点中,他对与伪清陆地正面作战并不乐观,诚然东宁的武器更先进,士卒更精锐,但这并未形成代际差。 此时的清军刚经历过三藩之乱,火器装备率较高,士卒单兵素质虽比不上明军但也能说得过去,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多。 仅在广东一地的绿营便有七万余人,若东宁现在真的大举登陆。 或许短时间能占据一些地盘,但等清廷反应过来,从广西、湖南等地调集大军,守住的希望不大。 心中心思电转,他轻咳一声,制止了越来越激动的众官们。 “此时广东恐怕战事已起,还是等战果出来后再作惩处。” 陈绳武闻言收敛了脸上怒意,拱手道:“殿下所言甚是,但杨彦迪既已出兵,是否下令邱世宁调派援军,或者直接从东宁支援广东?” 郑克臧闻言有些狐疑地看了眼陈绳武,这老小子之前的愤怒不会是装出来的吧,作为激进派的领军人物,陈绳武刚才的表现属实有点可疑。 “增援就不必了,让邱辉和邱世宁伺机接应杨彦迪,告诉杨彦迪他死了不要紧,北军必须得给我带回来。” 等郑克臧的命令传到杨彦迪手上时,新会之战已经结束,北军返回了琼州。 杨彦迪听闻了郑克臧传给他的口谕后,苦笑道:“殿下的意思是让我最好死在战场上吗?” 邱世宁和邱辉等人连忙安慰道: “杨都督以弱势兵力击败两倍余的敌军,广东义民在各处揭竿而起,让伪清焦头烂额,都是杨都督之功,想来殿下知道后当有所宽宥。” 杨彦迪闻言后无奈道:“希望如此吧。” 将善后的事情丢给琼州的同僚们,杨彦迪还是第一时间带着手下几个统制亲自前往承天府请罪。 在王城面见郑克臧时,陈绳武在旁指着杨彦迪怒骂不止,杨彦迪讪讪不敢回话。 郑克臧越看越觉得陈绳武是在演他,看似在骂杨彦迪但话里话外都是维护之意。 “若非看在你此次迁移了数万民众且重创了广东清军的份上,只擅自调动大军一项便可斩了你!” 眼见陈绳武越骂越不靠谱了,郑克臧抬手制止了他,脸庞挂上怒色,“若非有城池之利,这次北军还能回来几人!” “你身为一军统帅,居功自傲,目无王命,轻易置北军全军于险境,杨彦迪!你可知罪!” 见郑克臧动了怒,一众北军将领和中枢官员连忙跪倒在地叩呼息怒。 郑克臧没有说话,殿中突然沉默下来。 在无声的沉默中,众官感觉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杨彦迪更是脸上直冒汗,惴惴不安。 “即日起尔等身上军职全免,都给我滚回府里反思!” 听见郑克臧最后的处罚,一众北军将领们长出口气,连忙伏地谢恩。 ...... 广东总督府衙门议事堂内。 康熙皇帝给的迁界期限已过,而广东的迁移工作因为新会之战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 两广总督吴兴祚在听闻了新会之战的结果后面色惨白,三万五千的大军,损失近半,还未能将明军留下,这样的结果不管怎么看都是败仗。 他亲自写好了请罪奏折,发人急递北京。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广东沿海地区彻底变成了烂摊子。 溃散的清军士兵成为盗匪横行乡里,加上原本的民乱,整个沿海地区一片混乱。 界墙外到处是民贼、溃兵,伪清朝廷基本对其失去了控制。 而界墙内也没好到哪里去,迁移的百姓艰难度日,饿死者不计其数。 北镇抚司和汉留结社趁乱劝说界外的百姓们迁移至琼州和东宁,取得了巨大成果。 在之前走私线路的基础上,北镇抚司构建了一条安全转运民众的线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