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9章 汉字起源考 (第2/2页)
刀”、“乂”和“耒”等,“九”和“力”是刀的另一形态。 第三、对于思维的认知来源于最初的几何图像的抽象化。 对于思维来说,那个时代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认识,但他们已经发现,一些事物的表象,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 例如: 点状物体用“丶”来表示。 线状物体用“一”和“乛”来表示。 竖着的物体用“丨”和“亅”来表示。 有一定的斜度的物体用“丿”来表示。 曲折的物体则用“乙”和“乚”、“乀”等来表示。 后来,人们还发现了诸如:“己”和“弓”这样的曲折形态,更发现了“勹”这样的勾状事物,更体会到了“匚”、“凵”、“冂”、“尸”、“囗”带有平面几何色彩的半闭合和全闭合事物。 人们对自然界的点、线、面、体的这些几何性特点的抽象认知,便形成了汉字最初构成的基本笔画的来源和汉字的数字的出现。 从本节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们文化的进步,生殖崇拜的退化、女权的消失,很多与性行为和生殖行为相关的汉字都有了转义,一大部分转为了后来的虚词,一部分转为了数词。例如:“并”、“且”、“乎”、“也”、“之”、“者”、“五”、“六”、“七”、“八”、“九”、“十”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不难解释“空空如也”了。 本人曾征解“空空如也”的意义(见本人博文《安如山征解空空如也》一文)。多数人认为,“空空如也”一词的意义,来自于佛学的传入,其实不然。 “空空如也”一词,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充分说明:空空如也,不源于佛教,因为在孔子的时代,佛都还没有产生,就别说传入春秋时的鲁国了。 孔子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后人的解释为: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有鄙夫有疑问来请教孔子,孔子自言无知,然后就此人所疑之事反过来问他,追根问底直到鄙夫自己有所开悟。这句话便是孔子典型的对学问求知的态度,也是其高超的教学方法的体现。首先,他自己在求问的学生面前表现的很谦虚,以便于下一步的启发,他让学生感受到是在与老师探讨问题,于是学生也便有了一颗非常虔诚的求问索答的心。然后孔子再对学生的所疑之事逐步进行刨根问底,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思索的过程,直到其自己恍然大悟。这样不但学生的所疑之事得到了解决,学生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上面的解释,也不很对。还有的人把“空空”解释为“诚恳”,那更是牵强附会的。 安如山认为:“空空如也”在孔子的话里,是由古人的话转义过来的。“空”指性.交,“空空”拟声且叠音,是指性.交时发出的声音。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指女人之口,泛指女子性器官。“也”也是女人性器官。因此,孔子的“空空如也”,指是的男女性.交后的感觉,就是“不做后悔,做完了更后悔”的那种感觉,可以引伸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感觉、什么也不想”等方面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空虚虚无的状态。 别以为孔子的话都很高雅,孔子说:食色,性也。 前面说的是汉字的形源,即象形。最初的汉字不存在会意和指事,那时的人,还不具备这样的抽象思维能力。 下面再说说汉字的声源。 汉字的读音的来源也一点都不复杂,就来源于自然界的声音,最初的汉字的读音多源于性生活发出的声响和自然界自然的声音以及劳动过程发出的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