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翰林院报道  (第2/2页)
妹,分明是环哥儿找的才是。    众女都笑着离开,也不揭破。    林黛玉羞怒不已,倒也没有离开,左右一会子要好好收拾一番环哥儿解气再说。    ……    第二日一早,贾环换了朝服,戴了官帽,整个人气质顿时一变。    晴雯、彩云和小吉祥三个丫头,看向贾环的目光,都多了一分莫名的色彩。    走出门去,墨竹、墨梅两个随从也跟上贾环一并而去。    结果贾环从墨竹、墨梅两人眼里,竟是看到了刚才晴雯等三个丫头眼中流露出的差不多的色彩。    这不由把贾环吓了一跳。    我去,墨竹和墨梅这两兄弟,不会是弯的吧?    以后倒是要离他们远一点了。    赵大架着马车,不多时便将贾环送到翰林院门口。    贾府本就是御赐的宅子,距离皇宫距离不远。    翰林院是个穷衙门,但是权职很重。    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
    这里是国家储备干部培育的摇篮,理论上来说,不入翰林,将来很难入内阁成为宰相。    翰林院的编制,掌院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各三人。    修撰、编修、检讨,都没有定额。以下尚有待诏二人,笔帖式四人,典簿一人,孔目一人,五经博士二十七人,堂供事四人,供事十四人,总人数在六七十人左右。    而翰林院的工作职责,第一以皇帝名义颁布的文件通常由翰林代笔。    第二当皇帝有什么新的政治观点治国方针奇思妙想时,通常会让翰林以此为基础结合古今中外发表意见以供参考。    第三由于翰林院的官员都是由具有处理政务和极高文学素养的人组成,所以他们还需要给皇帝上课,目的在于将自己的学识全部传授给皇帝,提高皇帝整体素质。    此外,他们还要担任科举的考官,还要编修史书。皇帝有什么问题,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民生琐事都会来问。    而贾环入翰林之前,赵师给贾环的建议就是,进了翰林院之后,只带眼睛和耳朵,不带嘴巴。    要多听多看少说话,耐心在翰林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耐心养望。    在翰林院待满九年,就可以下放为官。    在大夏,如果没有主政一方的经历,不得入内阁。下放为官,其实就是积累地方经验和镀金的一个过程。    地方过渡七八九十年时间,然后再调回京。    这样就可以慢慢升迁,为入内阁做准备了。    这是赵师为贾环设计的晋升路线。    对贾环来说,进翰林院就慢慢熬就是了。    在翰林院多看一些文书,多学习一些治国政策,多了解一下各地情况。    额,这也算是十分休闲的养老生活了。    进了翰林院之后,贾环首先要去找一把手掌院学士报到。    掌院学士由内阁大学士苏学士兼任。    而苏学士是变革一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