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0章 骂醒的都是尚有良知的 (第1/2页)
红楼:莽夫正文卷第170章骂醒的都是尚有良知的房内很静。 静得可怕。 进士、举人纷纷陷入沉思,这首诗浅显易懂,并没有华丽辞藻,却又发人深省。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为官一任心无愧,只为清白留史书。 这是警世之言。 “嘶...” 再看那个坐在首位,主裁判席上的北平郡王,谁敢再说这是一个莽夫? 谁敢再说,这是一個腹中无墨,胸无锦绣之人? 单单这一首诗,今日就可夺冠。 当然,是要有北平郡王这类,心中有公平有公正的裁判,定下来第一,才能夺冠。 然而,裁判当真就有清白?就心中无愧?就为民做主了?33 未必! 为官者,怕这一首诗。 这首诗虽不华丽,却可流传千古! “嘶...” 水溶倒抽一口冷气,深深的看着这个,他心中的无耻莽夫。他已经很是高估这个莽夫,最终还是低估了他:“这莽夫,善于藏拙。” 可怕。 不可为敌。 但也无需刻意交好,只要不被他抓住机会羞辱就行。 再看看,一张脸如同猪肝色,眸子里极其复杂的杨清臣,水溶嘴角一勾,心里暗道:“这最后一首诗,虽然不华美,甚至毫无欣赏价值,但是蕴藏的意义,比之前,吴发这莽夫骂人的话,还要骂的更狠。” 内阁首辅,文臣之首,被称作杨铁头。 你问心无愧了吗? 你还有清白吗? 你为民做主了吗? 你是中饱私囊,扶持利己,排挤异己了吧。 莫说读书明人智,自古负心读书人呐。 额,本王似乎现在也是一个读书人? 呸,本王是武勋。 祖传武将。 进士、举人向吴发深深一礼,随后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如果一开始,因为福利没了,心里破口大骂,北平郡王做主裁判,那就是文人的悲哀。现在看来,北平郡王心有慈悲,有圣人的大德。 纵然身为武将,然而如今读书人、朝中朝臣,到地方府县官员,谁能说出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心有慈悲,心有大德,才能有感而发,有了镇世馈耳之言。 如果是为官多年的老油条,兴许不会像他们这么感性。 作为没有进入官场,还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读书人,其实是有热血的,是有追求的。 他们,很容易被感动。 一个青年愣了许久,这才坐下。 朱敨是最后一个坐下的,他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仅仅二十四岁,就直接考中进士,更是被首辅扬大人,收为杨府东床。 甚至,老家发妻,他直接一纸书信寄去... 一切,为了往上爬,为了做高官。 读书人,哪一个不是目标科举? 科举夺名? 然后混迹官场? 不想做官? 那你读书做什么? 每一个读书人,最终目标,就是做官!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仅仅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思想? 未必! 但是今天,朱敨发现自己错了,它不仅仅要做官,而是为民做主,而是留下清白在史书上。他,要做到内心无愧。 朱敨坐在座位上呆呆看着前方那一炷香,他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画面。 妻子是农家女,他虽是朱家之人,朱家有不少人为官,然而他家却是贫穷。妻子不是美人,普普通通,嫁给他后,相夫教子。 针线赚钱补贴家用。 寒夜里,都得手上生疮,为他缝补衣裳。 家里有一口好吃的,不舍得吃,先给他吃,让他安心读书。 农田里的活,妻子一个人抗下... 要做一个陈世美? 不! 内心羞愧难当,妻子嫁给自己,生下两男一女,苦头吃尽,而他有了富贵,就送给她一纸休书? 抛妻弃子? 看了一眼,坐在副首位置上的杨清臣,再想想刚刚离开的朱全忠,朱敨咬了咬牙。 我是想要做官,但是我不能没有良心。 我是想要做官,但是攀附权贵,非我所愿。 杨清臣不嫌弃他抛妻弃子,朱全忠蛊惑他一纸休书寄往家乡。 是因为,他有利用价值,非是纯粹待他好。 朱敨,不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