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莽夫_第184章 流言到咱身上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流言到咱身上了 (第2/4页)

如此毁我前程?

    他们有感觉,吴发奏本必然是才子宴的事情。其实于情于理,才子宴结束之后,身为主裁判,都要在朝堂上,向皇帝上奏才子宴举办情况的。

    只是...这一届的才子宴,与之前不同啊。

    以前都是杨清臣汇报,而且欢天喜地的,大肆夸赞一番。

    不仅仅收获了名,还收获了利...

    这次,是身败名裂啊。

    “陛下,臣的奏折都在这里...”

    吴发从怀中向外掏。

    拿出一本奏折的时候,夏东已经在他面前,接过一本奏折就要转身离开,吴发叫住他:“你这么着急做什么?还有呢...”

    还有?

    夏东脸色漆黑,cao嫩酿啊!

    昨天坑了咱家十二万两银子,今日还敢呵斥咱家?

    要不是惹不起你,咱家这刘十来年的童子尿,泼你一脸...

    夏东转身,吴发拿着一沓奏折,不是他不一次性掏出来,这个时代的衣服缘故,口袋就在胸口,或者在袖口。

    装在袖口,这么多奏折,会让耷拉着袖子不好看,就装在了胸口。

    为了防止东西从胸口口袋掉落,毕竟古人都是装着铜钱与碎银,所以口袋很深,口袋口子有些小。

    装的时候麻烦,掏的时候也不方便。

    一次性掏出四五个奏折,都已经是极限。

    掏出来之后,夏东接过去,又要转身...

    吴发一皱眉:“老夏,你是尿憋的,这么着急?本王还没有掏完呢。”

    “噗...”

    这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谁敢如此说夏东?

    也就只有这莽夫才敢。

    夏东这个阉狗不是好东西,吴发这莽夫不是好东西,这两个坏东西,要是能够互咬起来,才有趣呢。

    只是,注定要他们失望了。

    夏东不敢。

    你酿!

    莽夫!

    夏东心里大骂,脸上却绽放笑容:“这次老奴等着。”

    这莽夫与众不同,十几折的奏折,只能写二三十字,甚至笔画多,难写的字,能一个字占着四折纸。

    一个折子能有七八折。

    一般大臣,一个奏折都是只写一两折。

    习惯之后,到了这莽夫这里,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满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觑。

    就看着吴发一个奏折,一个奏折掏出来,夏东双手上的奏折越摞越高。

    这莽夫啊,行事就是与众不同。

    如此莽夫,为何还能身居高位?

    咱们辛辛苦苦十年苦读,才站立朝堂,就算是位高权重,也不能封妻荫子。

    这莽夫...哎,算了,人家打仗厉害啊。

    因功封王!

    看来以后,家族之人,多要几个身体瓷实的去从军才对,读书也不是那块料,读书也是浪费。

    “没了...”

    吴发一挥手:“就这么多。”

    你很骄傲?

    就这么多?

    这特娘几十个吧!

    一开始还以为你吃胖了,为何身子一边那么胖,原来是塞着奏折?

    接过奏折,庆元帝脸色也黑了,特酿的,一定责令这莽夫回家好好练字,这都是写的啥?这特娘的谁能看懂?

    朕那个不到两岁的皇弟,写的也比你的字好看吧。

    唔,夏东能看懂。

    “吴爱卿,你还是说说吧。”

    看不懂这莽夫的字,庆元帝也很无奈。也不要为难夏东,直接要这莽夫自己说说吧。

    “是。”

    吴发转身,向群臣拱拱手:“本王受杨首辅与朱次辅委托...”

    群臣中,杨清臣与朱全忠微微一呆:不是,我没有,我没说,你冤枉人啊!

    杨清臣捂着嘴,这莽夫到底用了什么手法?

    第一天只是嘴巴肿了一点,很麻,一点都不疼。

    第二天,嘴巴持续肿胀,有些麻,有些酸,有些疼,反复交替,口水横流。

    第三天,嘴巴肿胀的更厉害了,且疼的也很厉害,之前是青紫,后来是黑紫,现在完全黑了,感觉驴嘴都没有这么大。

    他今天称病不上朝的,后来想了想,还是来吧。

    才子宴的事情,总是要解决不是?

    没想到,这莽夫上来就冤枉人。

    朱全忠一张老脸黑如锅底,脚一动就要出班。

    必须要反驳啊,必须要为自己辩解。昨天求见陛下,根本没有见到。

    他知道,这件事情大条了,他必然要承受难以承受的后果。还能有什么后果,比现在还要让人难以承担?

    所以,朱全忠豁出去了:“陛下,老臣启奏。”

    “老匹夫,你要干啥?”

    吴发一瞪眼,对于这个内阁次辅是完全没有好感。

    前世就是社会底层的吴发,是真正体会过无能之辈占高位,贪腐之辈的剥削的,还有欺辱的。

    而朱全忠更是一个近乎没有底线的人。

    cao纵才子宴,结党营私。

    罔顾天下民生,这类人就算是杀了都不为过。

    正所谓天下亡于党争,但是当年大明亡了,那些文臣士子,那群贪官污吏,依旧过的潇洒,没有受到惩罚。

    这类人的利益,是永远不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