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龙江船厂 (第2/3页)
br>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份口谕确实沉重,但最少还没有对朱高煦本人做出什么禁足之类的惩罚,也算不幸之中的万幸。 不远处的朱高燧听到惩罚的内容,不由的撇了撇嘴,显然看不上这样的惩罚。 朱高煦看着四周,他们所行走的是一条青石铺设的三丈宽道,直通前方的龙江船厂。 见黄子澄念自己名字,李带班作揖回礼,黄子澄也顺势说道: 在这书房里,黄子澄坐在位置上,面前放着许多需要太常寺处理的政务,他背后的书架则是摆放着许多汉初、南朝的典籍。 那少年伙计笑呵呵的作揖应下,眼中对朱高煦胯下的赤驩羡慕不已。 这么多天的学习,他别的没学到,唯一学到的就是不要那么杞人忧天,尤其是经历了昨天的事情后。 只不过由于洪武年间没有太多船只的需求,因此它名声不显,直到永乐年间专为郑和下西洋建造各类船只才慢慢出名。 良久之后,殿内灯火被吹灭了许多,仅留数盏来供护卫保护他。 朱高煦简单算了算,便大概知道了如今龙江船厂的造船技术,因此他打断了官员的介绍,反而询问道:“这就是都督府所订最大战船?” 次日,当晨钟作响,朱高煦也在迷迷糊糊中摸索着起身。 只可惜,就是这样的景色却没有太多人欣赏,就连通往龙江船厂的青石路上,也只能看到七八个车队,与城门口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 龙江船厂是明初大型的官办船厂,后世人多称它创办于永乐年间,但实际上它从至正年间便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在为朱元璋打造船只。 在他们这小半年的监视中,他们很清楚朱高煦认识哪些人,熟悉哪些地方。 若是每日都担惊受怕,恐怕他都活不过他那还未出现的大侄子,便要薨逝于南京之中了。 在他面前的人,朱高煦或许很熟悉,但眼下的他无法看到这场景。 他着一身中衣坐在拔步床内,将李带班所带之话尽数听进去后,他才眯着眼睛对李带班交代道: “此外,太孙可利用嫡长炽之口来询问那燕嫡次子煦,好将江南一带的矿山全部问出。” 经常出入外城的,不是渔民就是行商和官差,因此每个城门每日出入的人数都极少。 走在龙江船厂内,朱高煦可以看到十几座高三四丈的长条形仓库,而夯土的船厂广场上则是来往着许多搬运木料的民夫工匠,一眼看去恐怕不下千人。 说罢,他也不给二人反驳的机会,抬腿便走入了龙江船厂之中。 他回头看去,只见六名身骑乘马的男子在江东门勒马,并对拦住他们的兵卒出示了一块牌子。 只要不剥夺这层身份,他完全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当然,朱高燧年纪还小,并不明白这两项处罚对于朱高煦个人前途的严重性,但朱高炽却十分清楚。 只是面对他们的监视,朱高煦并不担心,而是按照自己昨晚想好的,策马往西南的聚宝门赶去。 他足足睡了五个时辰,从迷糊中清醒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见朱高煦往聚宝门赶去,他们心中都十分疑惑。 “这就是龙江船厂吧?” “是…”两名兵卒因为朱高煦的此番言论愣了愣,而后便跟随他徒步走向了远方的龙江船厂。 如此走了一刻钟,三人总算走到了龙江船厂门口,而两名兵卒依旧气喘吁吁,毕竟身上甲胄太过沉重了。 黄子澄说到一半起身走到李带班面前,着重交代:“如今天下,不论南北皆缺铜钱,燕嫡次子煦有这本事,万不可让他过早返回北方。” 这官员很是自豪的说着,但朱高煦只是稍微换算,便不由的有些失望。 片刻后,当他们看到朱高煦下马与两名兵卒牵马步行时也吓了一跳,连忙勒马。 带着疑惑,他们远远的跟了朱高煦一路,直到过了正阳门的城门兵卒检查,出了外城,他们才知道朱高煦要往哪里去。 无奈之下,他们二人只能按照朱高煦说的,换乘赤驩来休息。 在这个船坞内建造的船只是典型的单龙骨尖底船,又称福船。 这其中,前四门都是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上的贸易而繁荣,只有最后的江东门是以造船、订船而闻名两岸。 装备不必多说,朱高煦还算是比较满意,只是对于船只数据,他稍微换算了后才得到答案。 见他好奇,一名兵卒也回应道:“龙江船厂近来接了五军都督府造船的活计,每日都忙着为都督府造船,自然没有余力为商人们造船。” 朱高煦只是随意一眼,便在这船坞内看到了百来人。 在他们前方的道路尽头,那里有着一排排屋子,看上去很小,但根据距离推算,想来都十分高大。 朱高煦清楚自己的身份问题,那百户官见状也松了一口气,安心作揖道:“谢殿下体谅。” “呼……”听到了结果,朱高炽松了一口气,整个人瘫软坐在了椅子上。 “明日黄先生入宫班值后,你代我告诉他,就说事情我已知晓,也会如实照做,不过……” 福船能够进行远海作业,整艘战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看起来十分结实。 官员一番解释,朱高煦只听进去了船只数据与装备。 见他这样,即便是黄子澄这自视清高的人,也难得向他这太监作揖回了一礼。 “殿下,消息探来了……” 过了片刻,他才抬手道:“在这里等他们走远再追上去,该给马匹喂料喝水的都给我抓紧。” 这些人不用多说,恐怕便是从明面转到暗地里的锦衣卫了。 坐在椅子上,朱高炽心里清楚,恐怕他那皇爷爷是真的很舍不得朱高煦。 “此为五军都督府下令建造的大福船,其船长十二丈五尺,阔两丈四尺四,入水一丈七,采用六桅九帆,用料一千九百。” “无事一身轻啊……” 这样占地广袤的城池,仅居住着三十余万人,除去内城,其它地方说句地广人稀也不为过。 “我那爷爷此举,恐怕只是做给一些人看吧……” 在他走后,朱允炆则是看着殿内的一处灯笼,眼神闪烁,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至少在‘以钞抵税’此政推行江南一京三省前,不能让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