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97章 但愿海波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章 但愿海波平 (第1/3页)

    “万料以上?”

    龙江船厂的船坞内,听到朱高煦问题的官员倒吸了一口凉气,那模样好似快晕倒了一般。

    “殿下,这……”官员讪笑几声,紧接着作揖道歉:“恕下官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地方可以造出万料大船,即便是可以,恐怕也不是用木头建造的。”

    “不是用木头造的?”朱高煦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暗骂道:“这该死的营销号。”

    显然,他听出了官员的话外之音,那就是用木头根本造不出万料战船。

    想清楚后,朱高煦便沉着询问道:“那不知船厂最大可以建造多大的战船?”

    “这……”面对这个问题,官员沉吟片刻,最后才悻然说道:“最大能建造多大,这便是下官也不知道,不过近年来建造过最大的船只是礼部的封舟,船长十五丈,阔二丈六尺,用料两千五。”

    官员的这话一经说出,一时间朱高煦不知道是难过还是高兴。

    他难过在于,大明眼下目前工艺最高的船厂所造最大船只也不过八百多吨的吨位,

    高兴在于,他那舅舅确实听了他的话,让船厂把船只往大了建造。

    “你今年以来行事稳重,为何却在这种事情上莽撞起来?”

    当然,走这条路线的前提是,必须确定路线终点有一座可以补充补给的大岛屿,不然便是想折返去福建都很难实现,最终只能送一船尸体抵达吕宋。

    他转身一看,来人果然是近段时间忙于备倭的徐辉祖。

    台湾海峡看着不宽,但实际上从福建出发渡海前往台湾比前往琉球或吕宋要难得多。

    在他们旁边,赤驩站在草地上啃食野草。

    “爷爷,这里有魏国公的奏疏,是关于平倭事宜的。”

    与其冒这个不确定的险,还不如选择路途虽远但相对容易,且已经确认有较大岛屿存在的吕宋。

    他沉思片刻后与徐辉祖交代道:“倭寇的事情,得做好长久的准备,最好是恢复澎湖巡检司,在清剿闽浙倭寇后兵分三路,一路北上清理朝鲜及山东、辽东沿海海盗倭寇。”

    今日的徐辉祖穿着一身绯色的圆领袍,看样子是才从外地回来。

    “唉……”朱元璋扫了一眼殿内的四个孙儿,却是觉得曾经十分顺眼的四个孙子怎么都不符合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

    “可惜,义气英雄往往死于jianian诈小人之手……”

    这手段,其实与北方的蒙古人一样原始,但架不住实用。

    如此算来,大明如今的造船工艺,还真的是远超外国,倒是也没打破朱高煦印象中的明初造船工艺。

    这种因素,加上台湾本岛和澎湖之间的澎湖水道海底地形复杂,海流加上强风使得这里古代船难频发,被称为黑水沟。

    “二十二三丈?”朱高煦回过神来询问一遍,见官员点头,他倒是松了一口气。

    朱高煦正在与官员沟通,却不想身后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徐辉祖说的结果是必然的,倭寇是人不是石头,见到浙江群倭被剿灭,那自然会观望。

    徐辉祖走上前来,便对官员示意退下,随后目光略带担心的看着朱高煦。

    但即便如此,哪怕到了清朝,中形容移民台湾的结局依旧是‘六死三留一回头’,可想而知以眼下的航海技术,从福建沿海渡台是一件多么有风险的事情。

    “其实,船厂内的工匠们也试过,只要木料足够大,铺设的龙骨最少也能达到二十五丈,但那并不适合用作战船,只能用作商船,退而求其次,最大的战船应该能在二十二三丈左右,但船厂之中没人敢于尝试。”

    一旦发现大明有彻底杜绝倭寇的行为,他们便会蜂拥逃亡南洋。

    “倭患的事情,我派人小心查探过了,和你说的一样,浙江双屿、福建漳州、广东琼州等港湾都有他们的细作,而他们的驻地也多在海中岛屿……”

    相反,由于盐碱问题和缺乏水源,嘉南平原曾长期是台湾生产力最低的农业区,远不如台北盆地一和台中彰化一带。

    也因为嘉南平原无法提供太多粮食,所以台湾自鸦片战争以后,长时间遭遇粮食不足,需要从福建购买大米的境遇。

    在殿内的朱高炽三人听着这话,心里却十分清楚,仅凭两万水师想要荡平沿海倭寇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除非后续增加兵力,不然很难见到成效。

    只是可惜,这个三代子弟的性子终究还是太仁善性弱了。

    这二人穿着甲胄走了四里地,实在累得不轻,眼下已经躺在亭子里睡着了。

    徐辉祖对于澎湖还是很有印象的,毕竟这地方是前几年才废弃的。

    只要木料足够,那完全就可以用一半的军屯籽粮,建造出上万艘两千料战船。

    真正的亲信,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而这样的同僚,他根本没有。

    三人的表情被朱元璋收入眼中,但此刻他想的不是他们在想什么,而是在想若是朱高煦在此,又会发表何等见解。

    “舅舅”朱高煦隔着十余步作揖行礼,徐辉祖见状带着几名兵卒走上前来。

    细细想来,朱高煦突然觉得成化年间刘大夏所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耗费钱粮六十万”的话很可笑。

    不过听着他的话,朱高煦只能在内心苦笑几声,心里算是知道了徐辉祖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竭力培养了。

    得知了明初的造船极限后,朱高煦便放心了不少,作揖回了一礼后便与官员进一步讨论起了各艘船只的造价和用工数。

    徐辉祖看了看身后的那一排排船坞:“你也看到了,我现在让龙江船厂建造大海船,为的就是深入海中,将这群倭寇彻底解决。”

    “只是如此围剿速度太慢,恐怕在围剿浙江倭寇时便会惊动福建及两广倭寇,到时候他们逃去了南洋便不易围剿了。”

    “殿下!”二人紧紧抱着自己的甲胄和兵器,起身后便见到了站在凉亭门口的朱高煦,连忙手忙脚乱的作揖行礼。

    想要彻底解决倭寇,还是得从根子着手,这个根子就是南洋。

    “必须得早早解决才行,不能继续拖下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