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末路尽忠 (第2/3页)
> 老朱的话,让朱高煦想起了刚才傅友德的话。 对于这群从元末群雄中走出来的人精来说,朱高煦的小心思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只是老朱不忍心,傅友德无可奈何罢了。 朱高煦总觉得老朱在利用傅友德,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 “允炆说的不错,你是该走了。”朱元璋望着朱高煦,似乎重新认识了自家的这个孙儿。 “孙儿……”朱高煦开口,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只能道:“孙儿从未有过驱使这府上人的想法,只是图老国公的兵法罢了。” 明明已经被揭穿,可朱高煦还是矢口否认。 瞧着他矢口否认的模样,老朱没有追究,而是深吸了一口气:“随你吧……” 兴许是觉得朱高煦驱使不动颖国公府背后的地方都司,亦或者他已经有了解决颖国公府在地方都司派系的办法,总之老朱没有逼问朱高煦,而是转变口风: “开春之后宫里会给你派旨意的,你想要什么,最好现在与朕说,不过在说之前,朕得先告诉你……” 朱元璋直勾勾看着朱高煦,此刻的他不再是朱高煦的爷爷,而是大明朝的洪武皇帝。 “昨日你爹送来了消息,漠北的瓦剌发生了内乱,他们的大汗被杀,瓦剌与鞑靼在忽兰忽失温达成妥协,两部一同拥立前元皇帝的次子买的里八剌为大汗。” “这次北虏的大汗之位从阿里不哥后裔手中被夺回,忽必烈这一脉复辟,想来会对朝廷的北疆产生威胁。” “朕让你去吉林船厂不是流放,而是要你把西阳哈给朕解决,再安抚海西、东海两地女真,别让他们倒向兀良哈。” “此外,朕还要你与宁王、辽王备边,勿让兀良哈南下,以此来让你爹安心防备漠北的北虏。” 忽必烈一脉复辟了,这倒是朱高煦没有想到的。 自从北元天元帝被蓝玉在捕鱼儿海击败后逃亡漠西,而后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袭杀后,蒙古大汗的汗位就落到了阿里不哥这一脉,算算时间这才过去六年。 只是六年的时间,汗位居然又回到了忽必烈这一脉。 这样的权力交替,一定会对大明造成影响。 单说汗庭这一块,汗位在阿里不哥后裔手中的时候,北元的政治中心便西移到原阿里不哥后裔势力范围内,原来天元帝的大部分部众也被强迁到西蒙古的瓦剌地区。 现在权力交替,汗位重回忽必烈这一脉,那新继位的汗王肯定会想办法把汗庭迁回忽兰忽失温,甚至迁回蒙东故地的海剌儿河。 这些事情,都是朱元璋需要考虑的,所以他需要朱棣能安心的在开平卫备边,防备漠北的蒙古人。 朱高煦虽然不太了解北元历史,但他记得北元在洪武后期爆发了严重的内斗,致使忽必烈后裔的本雅失里逃亡到了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死后,本雅失里又凭借自己“元裔”的身份跑到了东察合台汗国,后来得了东察合台汗国部分贵族支持的情况下,才得以返回漠北。 关于他回到漠北后具体做了什么才成为大汗,朱高煦没看过这方面的史料,但他可以确定的是,本雅失里成为大汗后,蒙古人才大规模入侵大明北疆,继而让朱棣下定了北征的决心。 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有十几年左右的时间。 这十几年里,可能蒙古人也入侵了大明边疆,但规模应该不大,不然朱高煦应该能记住。 既然规模不大,那就说明北边是极为稳固的,自己去吉林船厂反而是捡了一个漏。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对老朱所说的承诺仔细想了想。 以吉林船厂起家,这是朱高煦没有想到的,他原本以为会是老朱之前提及的开平卫,却不想直接跨越了两千余里,把自己丢到了东北吉林去。 吉林的情况他清楚,比作为元上都的开平卫,吉林船厂的情况差了不少,各项基础都等同白地,只能靠辽东都司接济。 朱高煦倒是想要移民,但对于眼下的吉林船厂来说,现在搞移民过去就是负担,他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吉林船厂有舟船数十艘,军匠户一千三百余户,六千余口人,但仅有两千余亩地……” 朱高煦如数家珍的说出吉林船厂的情况,对此朱元璋也并不奇怪,因为他知道朱高煦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 “吉林船厂的家底薄,面对的压力大,正因如此朕才派你去。” 朱元璋说着自己的原因,朱高煦也颔首沉思,几个呼吸后才继续说道: “吉林船厂的兵卒少,我需要三百独身的各类工匠,和一千能与我同去吉林船厂的兵卒。” “此外,我还要三百匹秦马,上次帖木儿朝贡送来的大食种马也要二十匹。” “吉林船厂苦寒,冬季长,我得备足足够一年吃的存粮,以备随时出兵围剿西阳哈。” “另外我对海西、东海女真不甚熟悉,所以需要爷爷手下的一个女真太监,那太监叫亦失哈。” 他很快将他所需要的东西说出,但面对他的要求,老朱却砍价道: “三百独身的各类工匠可以给你,但火器的不行,其它的你拟个条子给朕阅览。” “一千兵卒太多,最多给你五百人。” “空闲的秦马没有那么多匹,顶多能调二百匹给你,另外再补三百头挽马给你,至于大食的种马倒是可以给你二十匹。” “最后的粮食,朕会让辽东都司在每年春季雪化后一次性给你运足够吃一年的粮食,但只按照船厂账面的人数配给。” “至于那个奴婢,明日我让他搬出宫去你院里,你拟的条子和所需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传阅给朕。” 朱元璋知道自家这个孙子不是好相与的主,若是放开粮食这一条,恐怕他会通过一些手段移民,亦或者招收夷丁。 这么一来,如果还答应给他备足一年的粮食,恐怕他会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好”朱高煦没有讨价还价,因为他知道老朱始终还是防着自己的,即便吉林船厂那地方很难做大。 不过即便如此,他却还是看向了院门:“孙儿想要羽林左卫戌字百户。” 朱元璋没有直接答应,而是低头看着火盆:“他们若是愿意与你去,那便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