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翻山逐北 (第1/3页)
“唏律律……” 入夜,听着耳边传来的马蹄声和各种嘈杂之声,西阳哈此时还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原本今日要带队伍去忽喇温的人是他,只是由于昨夜消耗了身体,这才派舒尔哈去的。 却不想这阴差阳错下,自己躲过了明军的截杀,到现在还好好的没事。 “只可惜,部众走散太多……” 他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己身后的部众,他们大多举着柴火,神情茫然惶恐。 “还是太年轻”西阳哈轻嘲着这些茫然的部众,他并不觉得自己这一仗输了会如何,毕竟他劫掠大明多次,这才输了一次而已。 虽说损失有些重,但好在重要的东西都在忽喇温,只要忽喇温的兵马还在,自己就还可以卷土重来。 那些明军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追自己追到忽喇温吧。 一想到这里,西阳哈有些得意洋洋,根本不为一场失败而沮丧。 他的乐观,让队伍之中许多人重振了起来。 三个时辰的赶路,他们已经往北走了四十里,只要继续再走三里,然后穿越大黑山的一条山道,那他们就能抵达大黑山北麓。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西阳哈并不打算走山道,而是继续沿着松花江支流的率水继续北上。 虽然不知道明军为什么会出现在东边,但他们一定是往南边来的,况且渡江速度太慢。 明军对水路很熟悉,对陆路却是一摸瞎。 西阳哈为自己规划的撤退路线沾沾自喜,埋着头继续带着队伍往北撤退。 伴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总算沿着率水来到了大黑山北部的丘陵地带。 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西阳哈带着不断跟上来的近万部众和两千兵卒赶往了一处山坳之中。 他们用辎重车堵住山坳口,用枯枝树叶将辎重车掩盖住。 顶着深秋的冷意,惶恐了大半夜的西阳哈部部众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因为害怕被追击而来的明军发现,西阳哈勒令所有人不得生火,为此许多人只能用冷水把粟米泡开来吃。 “睡两个时辰,我们继续出发。” 望着睡倒一大片的众人,西阳哈还是不放心,毕竟这次的明军太过反常,以往都是水路进军的他们,这次多半是选择了陆路,不然自己不可能没有发现他们。 “阿玛,不用那么着急吧?” 西阳哈的四子秃查哈认为这样似乎有些惊弓之鸟,但西阳哈却瞪了他一眼: “这次的明军有几千人,哪怕只有几百骑兵也能追上我们,休息两个时辰不能再多。” “是……”秃查哈虽然觉得自家阿玛小题大做,但还是低下头安排了起来。 之后,西阳哈还是不放心的让秃查哈外放哨骑,因为哨骑有限,所以只能放出六里的范围。 这点距离根本没办法让西阳哈感到安全,因此他特意将自己麾下仅存的两千兵马放到了山坳口,一旦有什么消息,他也完全可以带着兵马逃跑,至于老弱妇孺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没了女人和孩子,他还可以再去劫掠其它部落抢女人生孩子,但没了男丁就只有被东边的兀狄哈诸部给吞并了。 整整两个小时,西阳哈时不时睡醒,确认无事后又很快陷入沉睡。 直到兵卒们开始陆续被人叫醒,西阳哈才顶着满是血丝的眼睛艰难起床,号令部众们开始继续赶路。 疲惫与饥饿让所有人怨声载道,但关外苦寒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敢轻易掉队。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遇到以往的明军骑兵,他们大多都会丢去性命。 饥饿和疲惫与性命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火龙很快出现在了大黑山北部的丘陵上,延绵数里,放在黑夜中十分惹眼。 “窸窸窣窣……” 大黑山北麓,当干枯飘落的落叶被扫开,一支比起西阳哈他们更为狼狈的队伍出现在了北麓的山林中。 “熄火!熄火!” 看到黑夜中的火龙,打头阵的渤海军百户官朝后尽量压着声音发令。 在他身后的人不敢怠慢,纷纷熄灭了火焰。 “快去禀告殿下,找到老奴的踪迹了!” 百户官着急交代着,一名骑兵见状当即将马缰递给旁人的人,往队伍后方去寻找朱高煦。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队伍已经不似开拔时那么漫长,他不过跑了十几个呼吸,越过百来人就看到了走在队伍最后方的朱高煦和亦失哈。 “殿下,找到老奴的踪迹了,按照看到的火光来看,起码有数千人。” “数千?!”满脸泥印的亦失哈看向朱高煦,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现在的渤海军掉队掉到了什么程度。 三十多里的原始山路让几乎一半以上的兵卒掉队,哪怕亦失哈也差点掉队。 在后面的人没有跟上来之前,他们这里恐怕连两百人都没有。 然而即便面对这样的局面,朱高煦却并没有方寸大乱,而是对亦失哈交代: “点齐人数,我去前面看看老奴是什么情况。” “是!”亦失哈应下,朱高煦也牵着赤驩往山坡上走去。 不多时,他就带着赤驩上了山坡,在晚秋深夜的大黑山密林中看到了丘陵河谷上那一路向北行走的火龙。 “殿下,这火光起码有数千人,这还只是我们看到的。” 最早发现火光的百户官心虚的对朱高煦说着,但朱高煦却很冷静,只是看了一眼火光就说道: “这些火光忽明忽暗,虽然像是风吹的,但老奴拿不出那么多火油火把。” “你们看,这队伍左右两侧的火光明亮些,中间暗淡些,想来应该是用其它东西点燃照明,只有两侧是兵马,中间的都是老弱妇孺。” 朱高煦毕竟得了徐达、冯胜、傅友德三人的手札和教导,对于怎么夜袭敌军,怎么在夜间通过火光来判断点燃物,怎么判断敌军队伍结构都心知肚明。 火油火把和普通木材的火焰是不一样的,木柴的火焰很容易被吹灭,只有火把的火焰能在微风下停住,所以这支队伍中间的火光之所以忽明忽灭,是因为他们采用的都是普通的引燃物。 看明白这点,朱高煦就开始查看行军队伍中火光较明的距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