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马家族(上) (第3/4页)
做李觌的名士,别人都夸,只有司马朗经常公开地批评他;后来李觌果真败亡,人们不得不佩服司马朗的眼光。朝中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让天下太平。”,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代代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盛世。”曹丕很喜欢司马朗,称帝后曾派人手抄他的的言论文章。 46岁,随军征伐东吴,军中爆发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给士兵们分发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他去世之后,兖州的老百姓都非常怀念他。 《三国志》是西晋史官陈寿所著,司马朗是司马家族唯一一个在《三国志》中列传的人物,那么在陈寿笔下貌似完美的司马朗,是否也有他的不足呢? 司马朗有他不智的一面,眼看危险迫在眉睫,他竟劝说临县豪族李邵和他一起老老实实呆着。在提出建议时要想避免给人灌输或强迫的感觉,不能诉诸于理性,而应诉诸于利益。司马朗和李邵说的正是大道理,而非陈述利害。而且,如果李邵听从他的建议,难道他就真的带着全家老幼在温县听天由命吗?背井离乡逃亡之后,不首先选择黎阳而是只想着投奔父亲,结果差点把全家断送,凭着侥幸和破财才逃脱,绕了一个大圈子才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当然,司马朗毕竟当时只有19岁,突然肩负起这么重大的责任也确实难为他了,指出这些只是对其完人形象的必要补充。 司马朗还有他迂腐的一面,他对井田制的憧憬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自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以来,明白人都知道这套制度已经过时了,只有王莽傻不拉几地想要恢复结果就是民怨沸腾身死国灭。好在司马朗没有像他的弟弟那样执掌过国家大权,不然单凭他的政治理想他就注定要做第二个王莽。 世上的父母多数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但神童普遍具有一个弱点,不能理解普通人弱的一面,容易偏激和孤独,纵然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却不善用人,也就无法作为领袖,完成大的事业。更令人叹息的是天妒英才,神童总是难以长寿。司马朗不是一个优秀的谋士,更有着迂腐的一面,但他临危不惧的气度和担当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英年早逝是令人痛惜的,而他的仁慈和善良,在乱世之中尤为可贵,尤其是在民生方面,他对百姓、对士兵的付出更是无可挑剔的满分,你几时再见过一个能让百姓自发回县里帮忙的县令?几时再见过一个面对传染病能够亲临一线的官员?神农为了人们的健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个层面来看,称司马朗为再世神农并不为过。 再世神农司马朗,是司马家族唯一一个忧国忧民、无私付出的人,是家族中人格最高尚的一员,即便是在整个曹cao势力范围内比较,也当与荀彧并驾齐驱,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说司马朗的仁者爱人是为了收买人心,沽名钓誉。对此我只想说,所有的利他行为都应该被鼓励,即使布施者最后也得利。 安平王司马孚 早年经历 司马孚,字叔达,(180-272)。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之弟,北宋名臣司马光先祖。司马家族最长寿、最矛盾、最痛苦的人。 司马孚年轻时就表现出性格温和而坚持自己原则的一面。躲避战乱的逃亡途中,也坚持读书学习。有一位叫做殷武的名士,因为获罪被流放。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与他同吃同住,当时的人都给他点赞。 出仕曹魏 在司马懿出任曹丕的属官之后,只比司马懿小一岁的司马孚出任曹植的属官(具体时间不详,至少在28岁以后,37岁之前)。曹植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司马孚总劝他低调点,一开始曹植嫌他烦,后来估计是因为实在受不了他的唠叨,干脆向他道歉。因为曹植一生都没有改掉过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的毛病,说他是因为听进去了司马孚的劝告才道歉难以令人信服。当时曹cao的继承人无非是曹丕和曹植两人当中选择,司马家族这么明显的两头堵押宝竟然没有引起曹家的猜忌和不满,令人着实纳闷。 37岁,曹丕胜出,成为魏王世子。司马孚升任太子中庶子(太子的老师)。司马孚毫无心理压力地开始为曹丕服务,从他一生的原则来看,曹植对他是相当不怎么样,甚至有可能怀疑他是曹丕的眼线。 40岁,曹cao去世。曹丕哭得人事不省,司马孚劝他说:“先王去世,天下人都等着您来领导,怎么能跟个老百姓一样就知道哭呢?”曹丕又哭了一阵才说:“有道理啊。”同时,大臣们也是哭成一圈,不站队伍。司马孚严厉地说:“先王去世,天下震动,应该赶紧参拜新王安定天下,你们光哭有什么用?”这些其实都是曹丕的心声,但是曹丕总不能自己说出来,司马孚真是贴心人。 曹丕篡汉,需要提拔一些干部。曹丕身边的人就给人事部门做暗示,打算就提拔曹丕做太子时的旧臣,外人一个不要。司马孚身为曹丕旧臣却颇识大体,以大局为重,劝曹丕自己人要提拔,外人也要提拔。曹丕听从,并且将司马孚任命为机要秘书兼管部分禁军。 41岁,刘备伐吴,孙权向曹丕称臣,按说应该把魏国的降将于禁送回来,但是等了很久人还没到。曹丕问司马孚:“叔达,你怎么看?”司马孚说:”这都不是事儿,等等看,于禁不过是年三十儿的凉菜,有他也过年,没他咱也过年,犯不着为了一盘凉菜跟孙权翻脸,于禁没回来应该是有别的原因。”后来于禁回到了魏国,果然是因为有病才滞留的。这件事之后,司马孚被封为关内侯,又衣锦还乡到老家河内郡管过一段时间的屯田事务,再到清河郡当了一阵子太守,摆明了就是京官挂职锻炼以备重用。 累有功勋 46岁,曹丕去世,曹睿即位,度支尚书(财政部长兼国家税务总局局长)一职空缺,曹睿想任用司马孚,咨询身边的人:“司马孚有他哥哥的风范吗?”身边的人回答:”那必须的”。曹睿说:“朕有司马兄弟二人,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于是曹魏帝国一手收钱一手花钱的大权就都交给了司马孚。 曹睿时代,帝国的主旋律是抵抗诸葛亮。司马孚不满足于管钱,在战备上也提出了主张: 第一、每次诸葛亮来袭,边境的部队抵挡不住,在边境上长期驻扎大军则过于消耗国力,可每次都调中央军驰援又贻误战机,应该在京城和边境之间设置两股机动部队。 第二、关中地区连年交战,粮食物资储备不足,应该从冀州调五千名农夫过去,秋冬训练,春夏屯田。这样就可以针对蜀军后勤补给不给力的弱点和他们拼消耗。 这两条建议都被采纳,曹魏帝国的漏洞被打上了补丁,使诸葛亮的北伐更加举步维艰。司马孚因功升任尚书令(中央政府秘书长)。 夹缝求生 59岁,魏明帝曹睿驾崩,齐王曹芳即位,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司马孚担心遭到曹爽集团的打击,以离休的姿态什么事都不管了。 69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孚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