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_曹cao世家(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曹cao世家(下) (第5/5页)

过。退一步,即便傅嘏决定为司马昭卖命,司马昭也难保不会犯嘀咕,对这个大谋士生出嫌隙,这对曹髦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其实即便傅嘏想忠君报国,他也不大可能凭着一个傀儡皇帝的诏书就把司马家经营多年的部队带走,傅嘏选择对司马氏死忠到底,主动给司马昭出主意。司马昭公然抗旨不尊,率军还京,将傅嘏晋爵为乡侯,加封食邑六百户。但傅嘏刚回到京城就死掉了,年仅46岁。司马家对傅嘏的身后事颇为慷慨,对其子嗣也相当不错,但这些毕竟是摆在台面上的事,曹髦的离间计与傅嘏的死亡是否有关在找到傅嘏墓检验之前都将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由于司马昭是突然接班,素无功勋,威望不足,明知曹髦的小动作也不敢把他怎么样。而曹髦在14岁这一年再接再厉,趁着姜维第八次北伐斩杀魏军过万的机会连下三道诏书。

    第一道:“朕年纪太小,人品不够,没能阻止敌寇的暴虐,洮西之败是朕的责任。士兵们在这次战役大量阵亡,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冤魂啊;想到那些战败被俘,流落于异国他乡的将士们,朕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无时无刻不为阵亡将士们哀悼。现在我命令中央各部的官员和地方上的有关部门到阵亡将士的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将抚恤金落实到户,免除这些家庭一年的赋税和徭役。凡是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要按照惯例申报并予以嘉奖,不得遗漏。

    第二道:“魏蜀边境这些年兵连祸结,不少老百姓叛逃到了蜀地,而这些人留在我国的亲人们都感到恐惧不安,朕宣布对这些人一律赦免无罪。”

    第三道:“数月前洮西大战的时候,我方将士有的英勇战死沙场,有的宁死不屈,投水自尽,他们的遗体没有人收拾,以至于弃尸荒野。朕感到非常难过。今天我命令征西将军和安西将军立刻派部下到战场旧地和附近河道中清理、寻找我方将士的遗体并一一收殓安葬,以慰藉死者,安定生者。”

    这三道诏书句句都有笼络军心民心的效果。司马昭如果执行就是将大魏皇帝的爱兵如子、体恤百姓广为传播。如果不执行那司马昭怎么跟军队百姓交代?傀儡也有傀儡的优势,曹髦在靠他仅有的一点优势做最大的开拓。

    15岁,曹髦眼看司马昭一如当年的曹cao,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为笼络士子之心,亲临太学,与学者们讨论《易经》《尚书》《礼记》,他犀利的提问将一众学者问倒(这当中也有话题敏感使这些知识分子不敢表态的原因)。

    16岁,曹髦与郭太后被司马昭裹挟前往淮南讨伐帝国境内最后一位能对司马昭构成威胁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足见司马昭对这位少年天子不放心到了什么程度。

    17岁,将年高德劭的模范树立为“感动魏国”的先进典型。下令在全国掀起尊崇老年人的道德教育。

    19岁,司马昭谋划着晋封公爵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曹髦继位五年的表现来看他是打算步步为营,逐渐收拢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司马昭明面上虽然一直没对他怎么样,暗地里却步步紧逼,自曹cao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剑履上殿——晋封公爵——晋封王爵——篡位这一标准化流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再也没有时间去谋划,他选择了拼死一击,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这支少得可怜的队伍中军人很少,大半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人。在以卵击石的战斗中,曹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司马昭的部下当场刺穿。这便是震惊三国的曹髦惨案。

    曹髦的遭遇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广泛同情。公开弑君的巨大污点成为了笼罩在司马家族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司马昭的篡国大计被迫停滞。

    陈寿在《三国志》中表现出的节cao和笔法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赞扬,作为晋朝的史官,他却能甘冒风险,在最大限度上对司马家的敌人诸葛亮、夏侯玄等人给予公正的评价,但要说最难写的无疑是司马家族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曹髦。陈寿以春秋笔法,在结尾处摘录了司马昭逼迫郭太后发表的官方声明,这份声明对曹髦极尽污蔑,说他丧心病狂,弯弓搭箭想要射杀太后,所以被废云云。但除了结尾这段鬼都不信的完全应付差事的定性文件,陈寿通篇都是在记录曹髦的彬彬有礼、好好学习等正面信息。

    我常想,如果换了一个没有骨头的史官来为曹髦立传,会不会写曹髦跟他爹一样是有着特殊的癖好?会不会把弑君的凶手写成为民除害的英雄豪杰?会不会写“司马昭忠心路人皆知”?

    十六、小时代

    曹髦用生命给曹魏争取了几年时间。只可惜他身后的魏国,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了。时代不同了,时代也不行了。

    当年差点当上首辅大臣的燕王曹宇之子,14岁的曹奂被立为皇帝。

    曹奂是一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彻头彻尾的傀儡,与49岁的司马昭相比,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唯一的指望就是熬死司马昭。

    司马昭好不容易平定诸葛诞之乱积攒的一点威望在曹髦被弑后又荡回谷底。为了挽回声誉,司马昭蓄意伐蜀,他挨个问大臣们支持不支持,没想到只有钟会一个人说支持。此时的钟会恰似街亭之战前的马谡一样,是一个没有独立领兵经验的参谋型人才,但司马昭管不了那么多了,就派钟会作主帅伐蜀了。

    谁曾想这一战役竟然出奇得顺利。先是姜维退守剑阁,蜀汉战略要地汉中被占领,司马昭迫不及待地当上晋公、相国。不到半年竟然再次喜从天降——那个令曹魏几代将星都束手无策,诸葛亮时代一度对帝国构成巨大威胁的大汉第三帝国竟然投降了。司马昭高兴地有如第二次中彩票,以灭蜀之功将晋王宝座拿到手。

    封为晋王的第二年,司马昭在准备改元开国时突然病死,这时司马家的气候已成。如果司马昭生前没能迈出这么多步,以司马炎的水准……一切都有可能。

    世人皆知刘禅的投降葬送了刘备、诸葛亮、蒋琬、姜维的梦想,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的灭亡竟然也让曹cao世家失去了最后的一点指望。

    司马炎毫无障碍地登上帝位,将曹奂贬为陈留王。很有意思的是,76年前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在登基之前的封号正是陈留王,也就在那一年,有一个叫做曹cao的热血青年满怀着报国的梦想,投奔了他的老朋友陈留太守张邈,于陈留起兵……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比例损失最为严重的时代,我们常常听说的“十室九空”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词汇。曹cao、曹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威加海内、令后人心驰神往的大时代。及至曹丕,时代缩小,格局变小,梦想褪色为反英雄主义的恩怨情仇。曹植前不见屈原,后不见李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曹睿欲再现秦皇汉武的荣光却在最后时刻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下沉的巨船上,三少帝先后掌舵,懦弱的以苟且换来了偷安;刚烈的嘶吼着末路悲歌飞蛾扑火;懵懂的走进了历史的圆圈尚不知不觉,浑浑噩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