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_三国红颜列传(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国红颜列传(中) (第2/3页)

将军,最高军职——大将军的位置空缺,这可以解释为对关羽的追思,可刘备毕竟没有追封关羽为大将军,也没有让任何一个儿子迎娶关银屏。关羽死后整整四十年,刘禅追封几位重要的大臣,关羽的爵位才从当初曹cao给的亭侯升为县侯,官位上不仅没有追认为大将军,连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都没有,仍然停留在他生前就任的的前将军,最奇怪的是关羽的谥号竟然是是“壮缪”!

    “壮”字的意思是武力高强,可惜没有实现志向,表达一种惋惜。关键在于“缪”字,这个字往轻了解释是说名不副实,往重了解释是残害忠良,秦桧的谥号就是“缪丑”,被安上这个字基本等于我国现代史上评价一个人是“叛徒、内jianian、工贼”了。

    明代的程敏政(《明朝那些事儿》里介绍过他,给唐伯虎出考题的那位)说,这个“缪”是个通假字,通“穆”,岳飞岳武穆的“穆”。因为不这样无法解释当初追认谥号时舆论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件荣耀的事。对三国研究立下不世之奇功的清代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也对程敏政的说法表示认同。

    然而,这种通假在战国时期《谥法解》一书问世之前还比较说得通,《谥法解》里已经明明白白的把这两个字分开了,到了《三国志》里与其这是可以通用的两个字还不如说是陈寿的笔误更令人信服一些。而当时的人认为是一件荣耀的事,这句话是记录在《赵云传》里的,赵云的谥号还不错,人们是替赵云觉得荣耀还是替所有得到谥号的大臣感到荣耀就怎么理解都行了。

    关羽的谥号究竟是“壮缪”还是“壮穆”,争论的双方年深日久且势均力敌,谁能再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压倒对方了。

    关羽在后世受到的尊崇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但他最在意的显然还是他所效忠的刘蜀政权对他的评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关银屏不可能嫁到曹魏或孙吴,刘蜀政权范围内与关家门当户对的只有那么寥寥几家,而当时几个重要家族的政治联姻是不会被漏掉的,一个将门虎女的英年早逝倒是有可能无人提起。所以,只要关银屏活了下来却没有得到一次般配的包办婚姻就证明关羽是被嫌弃了。

    关羽优待士兵而骄于士大夫,他的部队几近全灭,他的势力和亲信所剩无几。而虐待士兵却尊重知识分子的张飞当然更容易得到群臣的好感。说一句诛心之论,关羽张飞这种笼络一半人得罪一半人的做法未必是出于真性情,也可能是换取刘备信任的一种韬略。

    士大夫们不支持关羽的女儿做太子妃很正常,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显然还是刘备。

    笔者情愿相信刘备是一门心思要为关羽复仇的,情愿拿直到刘备驾崩,关银屏都还在三年服丧期的时间线来自我安慰。

    倘若有一天,有人发现了关羽死后被刘备父子嫌弃,关银屏被迫下嫁,或者是张飞在让女儿当上太子妃这件事上付出了哪些努力的确凿证据。是要公诸于世还是销毁证据?这是笔者思考三国以来想到的最难回答的问题。

    也许,看完黄月英的故事,就能做出选择了吧。

    黄月英

    诸葛亮的夫人黄氏是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为了行文方便,这里采用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月英。

    由于《三国演义》采用了史书中对诸葛夫人头发黄、皮肤黑的外貌描述,提起黄月英,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她的其貌不扬。

    虽然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一个人的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可提起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你随便拉一个路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与之对应的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即便是笔者这样的历史发烧友每次想起来都得去查阅资料……

    黄月英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古代史上名气最大的丑女,无数男青年在带着丑媳妇儿见公婆之后差不多都要用黄月英的故事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倘若这时父母让他再举一个例子,他恐怕便要犯难了。

    千百年来,黄月英像一尊丑神那样庇护了无数的善男信女。她证明了卓越的男人总会超越肤浅,看重内在的深层的美;证明了丑妻一样可以永远得到丈夫的爱,证明了投身于三贞九烈的悲壮故事并不是丑女在封建社会留名的唯一机会。

    一些爱好历史的朋友则喜欢强调这位诸葛夫人的家庭背景,比如名士黄承彦是她老爸,荆州牧刘表是她姨父,刘表的军师,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蒋干盗书而冤死的水军都督蔡瑁是她老舅。黄月英的家庭背景对诸葛亮得以出入荆州上流社交圈,通晓天下大势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源。

    随着近些年反鸡汤倾向的流行,一些读者通过诸葛夫妇婚姻的真相得到了安慰,当然,也有一些读者感到了些许的幻灭。

    与很多从小相信鸡汤,相信正义总能战胜邪恶,付出总有回报,社会是公平的,家庭背景不重要自身努力最重要,外貌不重要心灵美最重要的的朋友不同,笔者从小就对这些说法充满了深深地怀疑。当同龄人无忧无虑地成长时,笔者早已陷入了绝望痛苦的深渊。那时,能够陪伴笔者的只有书本。没想到,当笔者以书籍为台阶走出深渊时,却发现很多原本幸福快乐的同龄人已经因为幻灭,或愤懑或消沉了。

    尽管是出于善意和保护,但偏颇的教育毕竟还是是一种欺骗。接受这种教育的人早晚都会被现实戳破幻想,经历撕裂的痛苦。以黄月英来说,人家原本只是简简单单地嫁了个男人,一不小心这个男人成了智慧的化身。她的美丑,她的出身与我们有何关系?可偏颇的教育让我们先是只看到这桩婚姻的左边,像打鸡血一样励志,后来又只看右边,像斗败的鸡一样消沉。

    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个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也从来不是一个只看脸的社会。一出生就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命运的拼爹现象倒是长期存在,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笔者认为也是公平的——不是个人的公平,也不是在某个点上的公平,而是家国的,整体的公平。简单地说,人生更像是是一场超大型的接力赛。

    财富、权力、美貌、知识,这些都是社会资源,没有什么是不重要的,也没有哪一项的杰出可以完全盖过另一项的短板,但从古至今,最关键的一直都是综合实力,就这么点儿事儿,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存在层面和价值层面能不能不要这么脱节?

    笔者一贯的行文方式是夹叙夹议,这次破例多发了些议论,一来是感慨太深,不吐不快,二来是黄月英的资料太少,笔者一开始想研究一下为什么诸葛亮46岁才有了儿子?诸葛瞻到底是不是黄月英亲生的?但有关这一问题的材料只找到一则无甚趣味的民间传说——黄月英在战乱中身体受损,无法生育,心怀歉疚,让自己的侍女代劳,终于为诸葛亮添丁。尽管对这一传说的苍白深感不满,可笔者总不能去做一些关于三国时期如何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的研究吧?

    其他关于黄月英的民间传说则充满了浓厚的导游风格,比如她要求诸葛亮娶亲时一不用轿,二不用马,三不用船,逼得诸葛亮急中生智,这才发明了木牛流马。比如黄月英送给诸葛亮一把羽扇,让他在和人指点江山时用羽扇遮住表情以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